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软件工程论文

面向自适应软件的策略执行机制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1-12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2-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1页
        1.2.1 自适应系统建模与构造方法第17-18页
        1.2.2 自适应策略执行第18-19页
        1.2.3 自适应软件可靠性建模与分析方法第19-20页
        1.2.4 现状分析第20-21页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21-22页
    1.4 本文组织结构第22-24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第24-32页
    2.1 软件自适应第24-25页
    2.2 Agent及相关技术第25-29页
        2.2.1 Agent技术第25-26页
        2.2.2 多Agent系统第26-27页
        2.2.3 JADE框架第27-29页
    2.3 马尔科夫模型第29-31页
        2.3.1 基本思想与应用情况第29页
        2.3.2 随机过程的定义第29页
        2.3.3 马尔科夫链的定义第29页
        2.3.4 转移概率矩阵第29-30页
        2.3.5 吸收链第30-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面向自适应软件的策略执行机制中关键方法的设计第32-46页
    3.1 基于流程的自适应软件运行时模型第32-36页
        3.1.1 连接件分类第32-33页
        3.1.2 基于流程的自适应软件运行时模型第33-36页
    3.2 自适应软件参数与结构调整机制第36-39页
        3.2.1 自适应参数抽取方法第36-37页
        3.2.2 自适应策略定义第37-38页
        3.2.3 机制运行机理第38-39页
    3.3 基于马尔科夫链的自适应软件可靠性分析方法第39-45页
        3.3.1 自适应软件可靠性建模第40-41页
        3.3.2 马尔科夫链生成算法第41-43页
        3.3.3 实例研究第43-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面向自适应软件的策略执行框架的设计第46-56页
    4.1 面向自适应软件的策略执行框架总体设计第46-47页
    4.2 公共设施层的设计第47-49页
        4.2.1 自适应执行引擎第47-49页
    4.3 多Agent层的设计第49-51页
        4.3.1 基于联盟区域控制的多Agent组织模式第49-50页
        4.3.2 盟主Agent的自适应执行模块第50-51页
        4.3.3 功能Agent的自适应执行模块第51页
    4.4 目标系统层的设计第51-55页
        4.4.1 参数控制中心第51-53页
        4.4.2 消息中间件第53-55页
    4.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面向自适应软件的策略执行框架的实现第56-66页
    5.1 公共设施层的实现第56-58页
        5.1.1 可靠性验证中心第56-57页
        5.1.2 自适应执行引擎第57-58页
    5.2 多Agent层的实现第58-61页
        5.2.1 Agent通信消息类的实现第59页
        5.2.2 盟主Agent自适应执行模块第59-60页
        5.2.3 功能Agent自适应执行模块第60-61页
    5.3 目标系统控制层的实现第61-65页
        5.3.1 参数控制中心第61-63页
        5.3.2 消息中间件第63-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实验验证与分析第66-84页
    6.1 实验目的第66页
    6.2 实验用例第66-67页
    6.3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第67-83页
        6.3.1 实验设计第67-68页
        6.3.2 实验部署及配置第68-72页
        6.3.3 实验1过程及结果分析第72-74页
        6.3.4 实验2过程及结果分析第74-77页
        6.3.5 实验3过程及结果分析第77-78页
        6.3.6 实验4过程及结果分析第78-80页
        6.3.7 性能测试实验及结果分析第80-83页
    6.4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84-86页
    7.1 本文工作总结第84页
    7.2 后续工作展望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致谢第90-91页
作者简介第91-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字图像处理在金相分析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语义图的中文领域概念及关系抽取方法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