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论文

线损控制在乐陵市配电网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线损控制介绍第19-37页
    2.1 线损简介第19-23页
        2.1.1 线损的定义第19页
        2.1.2 线损产生的原因第19-21页
        2.1.3 线损的分类第21-22页
        2.1.4 线损率第22-23页
    2.2 线损控制第23-27页
        2.2.1 线损控制的目标与任务第24-25页
        2.2.2 线损控制的降损措施第25-27页
    2.3 线损控制详细过程第27-37页
        2.3.1 数据收集第27-28页
        2.3.2 理论计算第28-32页
        2.3.3 线损分析第32-34页
        2.3.4 目标分解第34-36页
        2.3.5 持续改进第36-37页
第三章 乐陵市供电公司线损现状分析第37-47页
    3.1 乐陵供电公司基本情况第37-38页
        3.1.1 自然情况第37页
        3.1.2 电网情况第37页
        3.1.3 线损情况第37-38页
    3.2 线损相关情况第38-42页
        3.2.1 综合线损率第38-39页
        3.2.2 月度线损率第39-40页
        3.2.3 乐陵电网建设改造情况第40页
        3.2.4 经济运行措施第40页
        3.2.5 计量管理措施第40-41页
        3.2.6 新技术应用情况第41-42页
        3.2.7 开展的其他降损工作第42页
    3.3 线损相关问题分析第42-47页
        3.3.1 线损管理组织结构问题分析第42页
        3.3.2 营销管理问题分析第42-43页
        3.3.3 生产管理问题分析第43-45页
        3.3.4 电网运行中问题分析第45-47页
第四章 线损控制的具体应用第47-69页
    4.1 线损控制基础数据收集第47-55页
        4.1.1 配电网系统规模统计第47-49页
        4.1.2 电量指标统计第49-54页
        4.1.3 无功补偿设备汇总第54页
        4.1.4 功率因数统计第54-55页
        4.1.5 分类售电量统计第55页
    4.2 2015年线损理论计算实例及分析第55-60页
        4.2.1 代表日选取第55-56页
        4.2.2 负荷实测前的准备工作第56页
        4.2.3 代表日负荷实测范围和实测方法第56-57页
        4.2.4 计算范围、计算方法和程序第57页
        4.2.5 计算边界条件第57-59页
        4.2.6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59-60页
    4.3 线损管理目标分解第60-62页
        4.3.1 明确总体目标第60页
        4.3.2 分解目标任务第60-62页
    4.4 2016年线损控制措施的实施及效果第62-69页
        4.4.1 2016年度线损控制采取的技术措施第62-64页
        4.4.2 2016年度线损控制采取的管理措施第64-66页
        4.4.3 2016年线损控制的实施效果第66-69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VOCs处理的高效吸附剂及其吸附特性研究
下一篇:页岩气开发压裂返排液水质特征及其处理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