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来源血管基质组分对犬皮肤创伤愈合的影响
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1-19页 |
1.1 创伤愈合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1.1 炎症反应阶段 | 第12页 |
1.1.2 细胞增殖阶段 | 第12-13页 |
1.1.3 组织重塑阶段 | 第13-14页 |
1.2 影响创伤愈合的主要因素 | 第14-17页 |
1.2.1 细胞因子对创伤愈合的作用 | 第14-15页 |
1.2.2 成纤维细胞与胶原蛋白 | 第15-16页 |
1.2.3 免疫细胞 | 第16-17页 |
1.2.4 其他因素 | 第17页 |
1.3 脂肪来源血管基质组分 | 第17-18页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8页 |
2.1 实验动物 | 第19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19-22页 |
2.2.1 试剂 | 第19-20页 |
2.2.2 耗材 | 第20-21页 |
2.2.3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2.2.4 溶液配置 | 第21-2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2-28页 |
2.3.1 实验动物创伤模型的建立与分组 | 第22-23页 |
2.3.2 脂肪来源血管基质组分(SVF)的提取 | 第23-24页 |
2.3.3 动物分组以及愈合率的计算 | 第24-25页 |
2.3.4 病理切片、免疫组织化学的制作方法 | 第25-27页 |
2.3.5 皮肤组织中生长因子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2.3.6 皮肤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2.3.7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7-28页 |
3 结果 | 第28-42页 |
3.1 犬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 第28-30页 |
3.1.1 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 | 第28页 |
3.1.2 创面的愈合时间和愈合率 | 第28-30页 |
3.2 犬皮肤创面切片的观察 | 第30-37页 |
3.2.1 HE染色病理切片的观察 | 第30-35页 |
3.2.2 PCNA免疫组化 | 第35-37页 |
3.3 生长因子的检测结果 | 第37-40页 |
3.3.1 VEGF | 第37-38页 |
3.3.2 PDGF | 第38-39页 |
3.3.3 EGF | 第39-40页 |
3.4 羟脯氨酸 | 第40-42页 |
4 讨论 | 第42-46页 |
4.1 SVF的制备与可行性分析 | 第42-43页 |
4.2 实验动物的模型建立与样本的采集 | 第43页 |
4.3 SVF对伤口愈合速率的影响 | 第43页 |
4.4 SVF对肉芽组织中血管的影响 | 第43-44页 |
4.5 SVF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44页 |
4.6 SVF对生长因子的影响 | 第44-45页 |
4.7 SVF对羟脯氨酸生成的影响 | 第45-46页 |
5 结论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