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孝道观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 绪论 | 第15-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2 研究设计 | 第17-22页 |
2.1 孝道内涵及基本内容 | 第17-18页 |
2.1.1 孝道的当代内涵 | 第17-18页 |
2.1.2 孝道的基本内容 | 第18页 |
2.2 孝道的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2.3.1 抽样方案 | 第20页 |
2.3.2 资料收集过程 | 第20页 |
2.3.3 主要变量设置 | 第20页 |
2.3.4 统计方法 | 第20页 |
2.3.5 样本概况 | 第20-21页 |
2.4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3 当代大学生孝道观现状分析 | 第22-32页 |
3.1 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 第22-31页 |
3.1.1 传统孝道认知方面 | 第22-24页 |
3.1.2 赡养父母方面 | 第24-26页 |
3.1.3 尊重父母方面 | 第26-28页 |
3.1.4 对待孝道态度方面 | 第28-31页 |
3.2 调查统计分析的初步结论 | 第31-32页 |
3.2.1 主流表现为积极、健康、向上 | 第31页 |
3.2.2 大学生孝道的部分缺失 | 第31-32页 |
4 当代大学生孝道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32-37页 |
4.1 社会因素 | 第32-33页 |
4.1.1 社会历史的冲击 | 第32页 |
4.1.2 市场经济的影响 | 第32-33页 |
4.1.3 西方思潮的冲击 | 第33页 |
4.1.4 大众媒介传播的错位 | 第33页 |
4.2 家庭因素 | 第33-35页 |
4.2.1 家庭教育内容失衡 | 第33-34页 |
4.2.2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 第34页 |
4.2.3 家庭教育榜样失范 | 第34-35页 |
4.3 学校因素 | 第35-36页 |
4.3.1 学校孝道教育观念淡薄 | 第35页 |
4.3.2 学校孝道教育内容不足与途径不当 | 第35-36页 |
4.4 自身因素 | 第36-37页 |
4.4.1 心智不成熟 | 第36页 |
4.4.2 压力过重 | 第36-37页 |
5 加强当代大学生孝道践行的对策思考 | 第37-47页 |
5.1 优化社会环境 | 第37-39页 |
5.1.1 完善孝道保障机制建设 | 第37-38页 |
5.1.2 发挥大众传媒正面效应 | 第38-39页 |
5.2 注重学校培养 | 第39-42页 |
5.2.1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引领作用 | 第39页 |
5.2.2 丰富学校孝道教育内容 | 第39-41页 |
5.2.3 营造校园孝道文化氛围 | 第41-42页 |
5.3 关注家庭教育 | 第42-44页 |
5.3.1 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孝心 | 第42-43页 |
5.3.2 理性施爱,严爱相融 | 第43-44页 |
5.3.3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 第44页 |
5.4 重在自我践行 | 第44-47页 |
5.4.1 勤于学习,提高孝道意识 | 第44-45页 |
5.4.2 做到“慎独”,养成良好孝道践行习惯 | 第45页 |
5.4.3 树立感恩意识,做到及时行孝 | 第45-47页 |
6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个人简介 | 第50-51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51-52页 |
附录 | 第52-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