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安全保密论文

敏感度感知的高维数据差分隐私保护方法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2 研究现状与分析第12-14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第14-16页
    1.4 本文组织结构第16-17页
第2章 差分隐私保护模型、粗糙集理论概述第17-24页
    2.1 差分隐私保护模型第17-21页
        2.1.1 差分隐私的定义第17-18页
        2.1.2 差分隐私实现机制第18-20页
        2.1.3 差分隐私的组合特性第20-21页
    2.2 粗糙集理论第21-22页
        2.2.1 粗糙集理论相关概念第21-22页
        2.2.2 属性依赖度第22页
    2.3 统计查询中的隐私问题第22-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关联数据中基于粗糙集分类的差分隐私保护方法第24-32页
    3.1 关联数据隐私保护问题描述第24-26页
    3.2 基于粗糙集的属性分类第26-29页
        3.2.1 度量属性相互之间的依赖程度第26-28页
        3.2.2 对属性进行分类第28-29页
    3.3 基于信息熵的加噪机制第29-30页
        3.3.1 敏感度分析第29页
        3.3.2 基于信息熵的加噪方法第29-30页
    3.4 基于粗糙集的差分隐私算法安全性分析第30-31页
    3.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4章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差分隐私保护方法设计与实现第32-38页
    4.1 方案的总体设计和执行步骤第32-34页
        4.1.1 系统需求分析第32页
        4.1.2 系统总体设计第32-34页
    4.2 基于粗糙集的属性分类算法第34-36页
    4.3 基于信息熵的差分隐私加噪算法第36-37页
    4.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5章 系统环境与实验分析第38-46页
    5.1 系统环境与数据集描述第38-40页
        5.1.1 系统环境设置第38页
        5.1.2 实验设计第38-39页
        5.1.3 实验过程描述第39-40页
    5.2 实验结果分析第40-44页
        5.2.1 不同隐私参数下误差随查询次数的变化第40-42页
        5.2.2 不同隐私参数下随机组合查询的总误差第42-43页
        5.2.3 与其他隐私模型的对比第43-44页
    5.3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46-48页
    6.1 总结第46页
    6.2 展望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少年吸烟者大脑功能连接度及其模式分类研究
下一篇:协议无感知源路由网络的自适应流统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