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制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2-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2页
        1.3.2 创新点第12-14页
2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及其赔偿权利人概述第14-18页
    2.1 生态环境损害及其赔偿权利人的概念第14-15页
        2.1.1 生态环境损害的概念第14-15页
        2.1.2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的概念第15页
    2.2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的特征第15-16页
        2.2.1 权利人需明确授权第15-16页
        2.2.2 权利人具有生态环境利益第16页
    2.3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与相关主体的区别第16-18页
        2.3.1 与索赔主体的区别第16页
        2.3.2 与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区别第16-18页
3 我国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的现有规定及缺陷第18-21页
    3.1 我国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的现有规定第18-19页
        3.1.1 权利人诉权依据第18页
        3.1.2 权利人范围第18-19页
    3.2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法律规定的缺陷第19-21页
        3.2.1 权利人诉权的法律依据不足第19页
        3.2.2 权利人范围过窄第19页
        3.2.3 与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范围界限不明确第19-21页
4 域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的法律规定及其借鉴第21-24页
    4.1 域外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的法律规定第21-22页
        4.1.1 美国的公民环境诉讼第21页
        4.1.2 欧盟的两重赔偿权利人制度第21-22页
        4.1.3 俄罗斯的两类索赔主体第22页
    4.2 我国对域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规定的借鉴第22-24页
        4.2.1 制定配套的相关法律第23页
        4.2.2 规定多元化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第23-24页
5 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制度的建议第24-32页
    5.1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制度的立法模式第24-25页
        5.1.1 修改现有法律第24页
        5.1.2 制定专门法第24页
        5.1.3 出台相关司法解释第24-25页
    5.2 扩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的范围第25-28页
        5.2.1 赋予县级政府索赔权利第25-26页
        5.2.2 赋予集体经济组织索赔权利第26-27页
        5.2.3 公民附条件拥有索赔权利第27-28页
    5.3 协调与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关系第28-32页
        5.3.1 划清两者主体范围的界限第28-29页
        5.3.2 确立两者平行起诉顺位第29-32页
结论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6页
后记第36-3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具有自然恒压恒流输出特性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下一篇:生态环境领域行政许可撤销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