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錄解義》特徵與價值探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張紹价生平及著述考 | 第9-14页 |
(一)即墨張氏述略 | 第9-12页 |
(二)張紹价著述考 | 第12-14页 |
二、張氏爲學的幾個主要階段 | 第14-23页 |
(一)童蒙學:張氏與祖父、父親 | 第14页 |
(二)《近思錄》:張氏與黃冠五 | 第14-15页 |
(三)逃僊佛:張氏與黃象轅 | 第15-16页 |
(四)歸程朱:張氏與劉緘三 | 第16-19页 |
(五)堅程朱:張氏與夏震武 | 第19-21页 |
(六)行程朱:張氏與經源精舍 | 第21-23页 |
三、《近思錄解義》的編纂 | 第23-44页 |
(一)編纂原因 | 第23-26页 |
1.直接原因 | 第23-24页 |
2.間接原因 | 第24-26页 |
(二)編纂取材 | 第26-31页 |
1.對諸家注文張氏或完整摘錄,或部分摘錄 | 第28-30页 |
2.在所選注文前增加銜接語 | 第30页 |
3.刪改諸家注文 | 第30-31页 |
(三)編纂內容特色 | 第31-37页 |
1.親睞南宋葉采集解 | 第31-33页 |
2.匯先賢言,1時儒論 | 第33-35页 |
3.學爲本,爲己學 | 第35-37页 |
(四)编纂体例特徵 | 第37-44页 |
1.綱目略異 | 第37-38页 |
2.“价按”發己見 | 第38-40页 |
3.“章段”表科級 | 第40-44页 |
四、《近思錄解義》的價值:守先待後 | 第44-60页 |
(一)明學術:維護道統,反思明清以來的學術思潮 | 第45-54页 |
(二)正人心:視程朱之學爲救世之良藥 | 第54-56页 |
(三)守先待後:切近於讀者的解讀方式 | 第56-60页 |
附录一 :張紹价年譜簡編 | 第60-62页 |
附录二 :張氏生平交友概覽 | 第62-63页 |
參考文獻 | 第63-66页 |
致謝 | 第66-67页 |
攻讀學位期間發表的學位論文目錄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