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文教区规划论文

大学校园户外交往场所使用后评价研究--以东北大学南湖校区校园绿心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1 大学校园建设情况第11-12页
        1.1.2 高等教育理念更新第12页
        1.1.3 大学校园户外交往场所使用后评价第12-13页
    1.2 研究对象第13-14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4-16页
        1.3.1 研究目的第14-15页
        1.3.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6-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研究框架第17-18页
第2章 大学校园户外交往场所使用后评价前期基础研究第18-41页
    2.1 大学校园户外交往场所相关理论第18-22页
        2.1.1 大学校园户外交往场所概念界定第18页
        2.1.2 环境行为学领域相关理论第18-21页
        2.1.3 建筑学领域相关理论第21-22页
    2.2 使用后评价相关理论与方法第22-29页
        2.2.1 使用后评价概述第22-24页
        2.2.2 使用后评价的研究范式第24-26页
        2.2.3 使用后评价的基本方法第26-29页
    2.3 东北大学南湖校区形成历程与校园规划第29-32页
        2.3.1 形成历程第29-30页
        2.3.2 校园规划第30-32页
    2.4 东北大学南湖校区校园绿心现状调查第32-40页
        2.4.1 选址定位第33-34页
        2.4.2 功能分区第34-36页
        2.4.3 设施布置第36-39页
        2.4.4 景观绿化第39-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基于实证调研的南湖校区校园绿心使用后评价第41-68页
    3.1 南湖校区校园绿心可意向性分析第41-43页
        3.1.1 认知地图调查第41-42页
        3.1.2 调查结果统计第42-43页
    3.2 南湖校区校园绿心行为痕迹分析第43-54页
        3.2.1 磨损型痕迹第43-48页
        3.2.2 积累型痕迹第48-50页
        3.2.3 异用行为痕迹第50-52页
        3.2.4 其他痕迹第52-54页
    3.3 南湖校区校园绿心行为观察分析第54-67页
        3.3.1 穿行行为第54-58页
        3.3.2 停留行为第58-67页
    3.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4章 基于空间句法的南湖校区校园绿心使用后评价第68-83页
    4.1 空间句法评价的基础条件第68-69页
        4.1.1 模型构建第68页
        4.1.2 变量选取第68-69页
    4.2 南湖校区校园绿心可见性分析第69-79页
        4.2.1 空间可见性第69-71页
        4.2.2 空间渗透性第71-74页
        4.2.3 空间可理解性第74-75页
        4.2.4 空间控制性第75-77页
        4.2.5 空间开敞性第77-79页
    4.3 南湖校区校园绿心人流模拟分析第79-82页
        4.3.1 中心花园人流模拟第79-80页
        4.3.2 秋实园人流模拟第80页
        4.3.3 大草坪人流模拟第80-81页
        4.3.4 129公园人流模拟第81-82页
    4.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5章 南湖校区校园绿心综合评价与优化建议第83-90页
    5.1 综合评价第83-86页
        5.1.1 方法评析第83页
        5.1.2 变量比较第83-84页
        5.1.3 设计启示第84-86页
    5.2 优化建议第86-89页
        5.2.1 完善设计布局第86-87页
        5.2.2 健全公共设施第87-88页
        5.2.3 加强管理维护第88-89页
        5.2.4 丰富植物景观第89页
        5.2.5 营造文化氛围第89页
    5.3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90-92页
    6.1 结论第90-91页
    6.2 展望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9页
致谢第99-10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土压平衡盾构机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下一篇:翅片管式换热器的数值模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