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和概念的界定 | 第12-16页 |
一 出版融合 | 第12-13页 |
二 知识服务 | 第13-14页 |
三 大众出版 | 第14页 |
四 数字出版 | 第14-15页 |
五 使用与满足理论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20-24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三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我国大众出版开展知识服务的必要性 | 第24-42页 |
第一节 出版融合对大众出版产生深刻影响 | 第24-29页 |
一 从传播者层面:出版主体竞争日益激烈 | 第24-25页 |
二 从媒介层面:出版发行方式多元化 | 第25-26页 |
三 从受众层面:阅读方式具有后现代性 | 第26-27页 |
四 从讯息层面:受众对优质内容的追求度越来越高 | 第27-28页 |
五 从传播效果层面:数字出版对传统大众出版影响深刻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大众出版读者的需求与满足分析 | 第29-39页 |
一 读者对大众出版知识服务的需求动机分析 | 第30-33页 |
二 大众出版知识服务对读者的满足形态分析 | 第33-39页 |
第三节 大众出版的生存发展需要顺应知识服务的潮流 | 第39-42页 |
一 出版业的双重属性是开展知识服务的内在动因 | 第39-40页 |
二 知识付费与信息超载是开展知识服务的外部环境 | 第40-42页 |
第三章 我国大众出版知识服务的现状及问题 | 第42-59页 |
第一节 我国出版业知识服务发展历程 | 第42-43页 |
第二节 我国出版业知识服务的特征及模式 | 第43-46页 |
一 知识服务的特征 | 第44-45页 |
二 知识服务的模式 | 第45-46页 |
第三节 我国大众出版的知识服务现状 | 第46-55页 |
一 传统大众出版企业知识服务现状 | 第47-50页 |
二 新兴大众出版企业知识服务现状 | 第50-55页 |
第四节 我国大众出版知识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55-59页 |
一 大众出版优质内容供给不足 | 第55-57页 |
二 大众出版知识服务观念还未形成 | 第57-58页 |
三 大众出版知识服务平台构建不完善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出版融合视角下我国大众出版的知识服务转型路径 | 第59-76页 |
第一节 坚持内容为王,挖掘大众出版知识服务资源优势 | 第59-63页 |
一 争夺优质作者资源,保障大众出版原动力 | 第59-61页 |
二 转变角色定位,树立大众出版知识服务理念 | 第61-62页 |
三 延伸产业链,推动大众出版融合发展 | 第62-63页 |
第二节 聚焦用户需求,提升大众出版知识服务体验 | 第63-68页 |
一 分析用户使用场景,提供大众出版场景化知识服务 | 第64页 |
二 针对用户特定类别,提供大众出版个性化知识服务内容 | 第64-66页 |
三 根据用户需要内容,提供大众出版娱乐化知识服务体验 | 第66-68页 |
第三节 合理打造平台,健全大众出版知识服务基础设施 | 第68-72页 |
一 建设新型知识服务平台,提供全方位知识服务 | 第68-70页 |
二 组建用户交流平台,增强受众参与感 | 第70-71页 |
三 整合盈利分销平台,厘清大众出版盈利模式 | 第71-72页 |
第四节 完善保障措施,优化大众出版知识服务生态环境 | 第72-76页 |
一 制定相关出版法规,健全大众出版版权保障政策 | 第72-73页 |
二 转变传统出版观念,培养大众出版知识服务人才 | 第73-74页 |
三 利用先进数字技术,打造大众出版知识服务品牌 | 第74-7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9页 |
第一节 总结 | 第76-77页 |
第二节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个人简历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