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论文

天津市废弃地生态修复与利用的途径和方法研究(以生态城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1 城市废弃地产生的原因第9-10页
        1.1.2 天津市废弃地历史产生原因第10页
        1.1.3 城市废弃地景观营造的发展方向第10页
    1.2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第10-13页
        1.2.1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2 生态意义第11页
        1.2.3 经济意义第11-12页
        1.2.4 历史意义第12页
        1.2.5 文化意义第12-13页
        1.2.6 研究目的第13页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城市废弃地的概念第14-17页
        1.4.1 城市废弃地的概念第14-15页
        1.4.2 城市废弃地的分类第15-17页
第2章 城市废弃地的类型特征和形成原因第17-22页
    2.1 城市废弃地的类型第17-18页
        2.1.1 城市工业废弃地第17页
        2.1.2 城市矿工废弃地第17页
        2.1.3 城市垃圾处置地第17-18页
    2.2 城市废弃地的特征第18-19页
        2.2.1 城市工业废弃地特征第18页
        2.2.2 城市矿工废弃地特征第18-19页
        2.2.3 城市垃圾处置地特征第19页
    2.3 城市废弃地的形成原因第19-22页
        2.3.1 城市工业废弃地形成原因第19-20页
        2.3.2 城市矿工废弃地形成原因第20页
        2.3.3 城市垃圾处置地形成原因第20页
        2.3.4 其他原因第20-22页
第3章 国内外城市废弃地景观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第22-42页
    3.1 (国外工业废弃地改造)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第22-27页
    3.2 (国外矿区废弃地改造)科特布斯露天矿区改造工程第27-28页
    3.3 (国外垃圾处置地废弃地改造)韩国首尔市兰芝岛世界杯公园第28-36页
    3.4 (国内工业废弃地改造)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景观设计第36-38页
    3.5 (国内煤矿区废弃地改造)唐山市南湖公园第38-40页
    3.6 (国内垃圾废弃地改造)哈尔滨垃圾填埋场生态景观修复和改善第40-42页
第4章 垃圾填埋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主要途径方法第42-53页
    4.1 垃圾填埋场废弃地的污水治理第42-45页
        4.1.1 生物脱氮治理第42-43页
        4.1.2 环保疏浚治理第43-45页
    4.2 地下水污染的修复第45-46页
        4.2.1 化学处理法第45页
        4.2.2 土壤改性法第45页
        4.2.3 隔离法第45页
        4.2.4 水力梯度法第45-46页
        4.2.5 被动收集法第46页
    4.3 土壤的修复第46-48页
        4.3.1 土壤物理治理第46页
        4.3.2 土壤生物治理第46-47页
        4.3.3 土壤化学治理第47-48页
    4.4 植物的修复第48-49页
    4.5 垃圾渗滤液的控制方法第49-51页
    4.6 PRB修复方法第51-52页
    4.7 海绵城市修复方法第52-53页
第5章 天津生态城废弃地生态修复的途径及景观营造(以遗鸥公园为例)第53-102页
    5.1 生态现状分析第53-55页
        5.1.1 土壤问题分析第53-54页
        5.1.2 水污染问题分析第54-55页
        5.1.3 垃圾问题分析第55页
    5.2 选址规划研究第55-56页
    5.3 生态治理第56-63页
        5.3.1 土壤治理第56-58页
        5.3.2 水污染治理第58-59页
        5.3.3 垃圾治理第59-60页
        5.3.4 海绵城市治理第60-63页
    5.4 景观营造第63-91页
        5.4.1 专业缓冲区第65-72页
        5.4.2 水鸟乐园区第72-81页
        5.4.3 郊游野趣区第81-82页
        5.4.4 城市公园区第82-91页
    5.5 绿色照明第91-94页
        5.5.1 灯光控制的实施分区第92页
        5.5.2 灯光控制的优化设置第92-93页
        5.5.3 灯光控制的防护措施第93-94页
    5.6 景观小品设施和植物第94-97页
    5.7 项目实践创新总结第97-102页
        5.7.1 植物结合海绵城市的创新第97-100页
        5.7.2 污水、污泥处理技术的创新第100-10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8页
致谢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NA-磁性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去除废水中污染物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前置水解酸化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