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一)国内现状 | 第10-11页 |
(二)国外现状 | 第11页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4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三)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徽州家训及概念书籍基本概况 | 第14-25页 |
一、徽州家训概念书籍承载的文化背景 | 第14-20页 |
(一)徽州家训的起源 | 第14-15页 |
(二)徽州家训内容演变过程 | 第15-18页 |
(三)徽州家训在封建时期发挥的道德规范作用 | 第18-20页 |
二、概念书籍的基本研究 | 第20-23页 |
(一)概念书籍设计功能 | 第20-22页 |
(二)概念书籍设计现状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注释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徽州家训概念书籍设计策略 | 第25-37页 |
一、徽州家训概念书籍创意理念 | 第25-30页 |
(一)运用徽州家训及儒家教育观念 | 第25-26页 |
(二)渗透地方民俗文化传达概念书籍艺术新视觉 | 第26-29页 |
(三)徽州传统文化在当代概念书籍中的艺术应用 | 第29-30页 |
二、徽州家训概念书籍创新价值体现 | 第30-34页 |
(一)徽州家训在当今社会的教化作用 | 第30-31页 |
(二)提升概念书籍设计阅读品位 | 第31-32页 |
(三)传播徽州家训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 第32-34页 |
三、儒家传统教育精髓与当代教育的融合 | 第34-35页 |
(一)古今紧密相连的文化思想 | 第34-35页 |
(二)利用徽州家训丰富传统文化教育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页 |
注释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徽州家训概念书籍创新设计 | 第37-50页 |
一、运用徽州地域元素突出家训概念书籍设计主题 | 第37-41页 |
(一)利用徽州村落基址类型增强地域特色 | 第37-38页 |
(二)采用宅居平面布局形制强调徽州建筑文化中的儒家礼教思想 | 第38-40页 |
(三)基于楹联内涵表现徽州家训精神 | 第40-41页 |
二、融合徽州元素创作概念书籍形式的表现 | 第41-46页 |
(一)利用门楼的形制不同展现徽州人的不同社会分工 | 第41-42页 |
(二)白墙青瓦马头墙的建筑元素在概念书籍中的设计运用 | 第42-44页 |
(三)以徽州篆刻文化丰富概念书籍艺术表现形式 | 第44-45页 |
(四)家训文字图形化使家训内容更加易懂易读 | 第45-46页 |
三、概念书籍整体形态变化的创新表现 | 第46-48页 |
(一)利用概念书籍的形态转化构建其应用功能 | 第46-48页 |
(二)书籍立体图像化提高读者的翻阅趣味性 | 第48页 |
(三)探索概念书籍文化市场新理念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注释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