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导论 | 第10-15页 |
第一章 公法替代责任的概念 | 第15-44页 |
第一节 公法替代责任的涵义 | 第15-23页 |
第二节 公法替代责任概念辨析 | 第23-29页 |
第三节 公法替代责任与工作人员行为 | 第29-38页 |
第四节 国家补偿中的公法替代责任 | 第38-44页 |
第二章 公法替代责任根据理论评述 | 第44-74页 |
第一节 危险责任说评述 | 第44-51页 |
第二节 控制义务说评述 | 第51-57页 |
第三节 支配或重大影响说评述 | 第57-63页 |
第四节 信息成本说评述 | 第63-71页 |
第五节 其他几种学说评述 | 第71-74页 |
第三章 公法替代责任根据理论——双重根据理论的提出 | 第74-101页 |
第一节 双重根据理论的思路来源 | 第75-77页 |
第二节 双重根据理论的概念支撑 | 第77-83页 |
第三节 双重根据理论的涵义 | 第83-87页 |
第四节 双重根据理论与激励理论 | 第87-94页 |
第五节 双重根据理论与道德传统 | 第94-101页 |
第四章 双重根据理论的制度性意义 | 第101-128页 |
第一节 辨析公法替代责任概念 | 第101-106页 |
第二节 评判公法替代责任形态 | 第106-110页 |
第三节 设计公法替代责任构成要件 | 第110-115页 |
第四节 限定公法替代责任适用范围 | 第115-123页 |
第五节 确定公法替代责任轻重大小 | 第123-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5页 |
后记 | 第135-13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6-13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