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目的及其意义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一)文献资料综述 | 第12-13页 |
(二)影像资料综述 | 第13-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二)田野调查法 | 第14-15页 |
(三)比较研究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图腾影像的独特魅力和传播价值 | 第16-22页 |
第一节 图腾的起源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图腾的价值 | 第17-19页 |
一、对“求安”的渴望 | 第17页 |
二、精神与物质的统一 | 第17-18页 |
三、人与社会的沟通融合 | 第18页 |
四、探索学习的结果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图腾影像的创作现状 | 第19-20页 |
第四节 图腾影像的传播价值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纪录片创作中泥泥狗图腾的图像传承与文化意义 | 第22-31页 |
第一节 泥泥狗的起源与图腾意象 | 第22-23页 |
第二节 纪录片中泥泥狗图腾的图像传承 | 第23-29页 |
一、图像的情境性 | 第24-25页 |
二、图像的真实性 | 第25页 |
三、图像的故事性 | 第25-29页 |
第三节 纪录片中泥泥狗图腾的文化意义 | 第29-31页 |
一、传统文化的表现 | 第29-30页 |
二、美好生活的祈盼 | 第30-31页 |
第三章 个人纪录片作品《中原图腾·泥泥狗》的创作特色分析 | 第31-36页 |
第一节 个人纪录片作品《中原图腾·泥泥狗》的主题思想与全片结构 | 第31-32页 |
一、主题思想 | 第31页 |
二、全片结构 | 第31-32页 |
第二节 个人纪录片作品《中原图腾·泥泥狗》的镜头拍摄与音乐设计 | 第32-34页 |
一、镜头拍摄 | 第32-33页 |
二、音乐设计 | 第33-34页 |
第三节 个人纪录片作品《中原图腾·泥泥狗》的文化意义 | 第34-36页 |
一、真实的画面表现 | 第34页 |
二、镜头下的民族基因 | 第34-35页 |
三、用影像唤醒大众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 | 第35-36页 |
第四章 个人纪录片作品与同类型纪录片比较分析 | 第36-41页 |
第一节 个人纪录片作品与纪录片《泥泥狗》对比分析 | 第36-37页 |
第二节 个人纪录片作品与纪录片《火之韵:彝族的虎图腾崇拜》对比分析 | 第37-39页 |
第三节 个人纪录片作品《中原图腾·泥泥狗》的创作思考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44-45页 |
后记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50页 |
(一)泥泥狗作品赏析 | 第47-49页 |
(二)个人纪录片作品《中原图腾·泥泥狗》剪辑画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