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美丽乡村”背景下近郊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浙江兰溪常满塘村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近年旅游主题的转变与需求的增加第10页
        1.1.2 “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指引第10页
        1.1.3 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休闲观光发展新契机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7页
        1.3.1 研究目的第14-15页
        1.3.2 研究内容第15页
        1.3.3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4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7-22页
    2.1 美丽乡村的概念第17页
    2.2 近郊乡村的概念第17页
    2.3 休闲观光的概念第17-18页
    2.4 近郊乡村休闲观光的概念第18-19页
        2.4.1 都市近郊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发展条件第18-19页
        2.4.2 近郊乡村休闲观光景观特性第19页
    2.5 理论依据第19-22页
        2.5.1 需求层次理论第19-21页
        2.5.2 景观美学原理第21页
        2.5.3 景观生态学第21-22页
第3章 近郊乡村休闲观光景观规划整体认知第22-35页
    3.1 近郊乡村休闲观光景观构成第22-23页
        3.1.1 乡村生产性景观第22页
        3.1.2 乡村聚落性景观第22页
        3.1.3 乡村生态性景观第22-23页
    3.2 近郊乡村休闲观光景观开发模式第23-24页
        3.2.1 近郊自然资源开发型第23页
        3.2.2 近郊人文景观资源开发型第23-24页
        3.2.3 综合开发型第24页
    3.3 近郊乡村休闲观光旅游景观规划的影响因素第24-26页
        3.3.1 区位交通条件第24-25页
        3.3.2 休闲观光资源要素第25页
        3.3.3 “人”的要素第25-26页
    3.4 案例分析第26-33页
        3.4.1 杭州梅家坞茶文化村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第26-28页
        3.4.2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荷田水乡案例分析第28-30页
        3.4.3 杭州市太湖镇指南村案例分析第30-32页
        3.4.4 案例对比与总结第32-33页
    3.5 近郊乡村休闲观光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第33-34页
    3.6 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美丽乡村背景下近郊乡村休闲观光景观规划策略第35-41页
    4.1 美丽乡村背景建设下近郊乡村休闲观光景观规划基本要求第35-37页
        4.1.1 规划思想第35页
        4.1.2 规划原则第35-37页
    4.2 战略思想与主题定位第37页
    4.3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第37-38页
    4.4 规划建设重点第38-40页
        4.4.1 以经济发展为导向,塑造特色产业第38页
        4.4.2 形态控制第38-39页
        4.4.3 生态为本,发展可持续第39-40页
        4.4.4 文态相辅,形成多样化第40页
    4.5 小结第40-41页
第5章 浙江兰溪常满塘近郊乡村休闲观光景观规划第41-67页
    5.1 项目概况第41-43页
        5.1.1 常满塘村区位分析第41页
        5.1.2 常满塘村景观资源分析第41-43页
        5.1.3 人居环境风貌分析第43页
    5.2 景观定位第43-46页
        5.2.1 主题定位第43-44页
        5.2.2 功能定位第44页
        5.2.3 区域互补性分析第44-46页
    5.3 整体规划思路与理念第46-47页
        5.3.1 整体规划思路第46-47页
        5.3.2 规划理念第47页
    5.4 总体布局第47-48页
    5.5 产业特色塑造第48-49页
        5.5.1 发展特色产业,以农促进经济发展第48-49页
        5.5.2 突出生产性景观特色,调整整体布局第49页
    5.6 形态特色塑造第49-55页
        5.6.1 以农促旅、功能划分第49-51页
        5.6.2 道路交通梳理第51-54页
        5.6.3 环境设施规划第54-55页
    5.7 乡村聚落形态塑造第55-59页
        5.7.1 建筑景观风貌引导第56-57页
        5.7.2 建筑景观风貌规划措施第57-59页
    5.8 生态特色塑造第59-61页
        5.8.1 打造生态水体景观空间第59-60页
        5.8.2 注重村庄改造与生态景观适宜性第60-61页
    5.9 文态塑造第61-66页
        5.9.1 塑造“荷”产业新形象,创造文化多样性第61-62页
        5.9.2 弘扬地方文化第62-64页
        5.9.3 趣味特色游览第64-66页
    5.10 小结第66-67页
第6章 结论和展望第67-69页
    6.1 结论第67页
    6.2 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叠合层预埋管线的密集程度对叠合板承载性能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饮用水处理工艺对常用抗生素的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