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1 研究现状综述 | 第8-11页 |
2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 第11页 |
3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4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美的人生”与吕澂的艺术作品观 | 第12-21页 |
1.1 “广义艺术品”与“客体艺术品” | 第12-14页 |
1.2 “广义的移情”与“美的态度” | 第14-18页 |
1.3 非“游戏”非“模仿”非“感情表出”的艺术界定 | 第18-21页 |
第二章 “美的人生”与吕澂的艺术社会观 | 第21-34页 |
2.1 “艺术社会”:人格美感的交织 | 第21-25页 |
2.2 “病的天才”与美感的大众化 | 第25-29页 |
2.2.1 “病的天才”的三种成因 | 第25-27页 |
2.2.2 “病的天才”与苦闷的人生 | 第27-29页 |
2.3 “艺术社会”的民生指向 | 第29-34页 |
第三章 “美的人生”与吕澂的艺术活动观 | 第34-51页 |
3.1 艺术活动与“生命”本体 | 第34-38页 |
3.1.1 艺术“生”:“归一”与“变化” | 第34-36页 |
3.1.2 艺术生命:“顺生”与“共生” | 第36-38页 |
3.2 艺术活动与“生的扩张” | 第38-46页 |
3.2.1 “生的扩张”与艺术活动的纯粹 | 第38-40页 |
3.2.2 “生的扩张”与艺术品的增值 | 第40-42页 |
3.2.3 “生的扩张”:艺术的“生灭”和美的“肯定”“否定” | 第42-46页 |
3.3 艺术活动·“正当的生”·“美的人生” | 第46-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