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13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2-13页 |
| 2 动态应变时效数值模拟理论 | 第13-26页 |
| 2.1 动态应变时效有限元模拟 | 第13-21页 |
| 2.1.1 有限元模拟基本理论 | 第13-15页 |
| 2.1.2 动态应变时效有限元实现 | 第15-19页 |
| 2.1.3 Abaqusumat子程序模拟参数及模型 | 第19-21页 |
| 2.2 动态应变时效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21-26页 |
| 2.2.1 分子动力学模拟基本理论 | 第21-24页 |
| 2.2.2 分子动力学模拟参数及模型 | 第24-26页 |
| 3 动态应变时效有限元模拟结果 | 第26-52页 |
| 3.1 8MM厚板不同应变率拉伸模拟 | 第26-40页 |
| 3.1.1 应力应变-时间曲线特征 | 第26-36页 |
| 3.1.2 PLC变形带演化特征 | 第36-40页 |
| 3.2 不同厚度板同一应变率拉伸模拟 | 第40-48页 |
| 3.2.1 应力应变-时间曲线特征 | 第40-45页 |
| 3.2.2 PLC变形带演化特征 | 第45-48页 |
| 3.3 应变局域化产生条件 | 第48-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4 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 | 第52-57页 |
| 4.1 刃位错与沉淀相相互作用 | 第52-53页 |
| 4.2 单晶孪晶压缩、扭转对比 | 第53-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 5.1 结论 | 第57-58页 |
| 5.2 展望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