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药名诗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绪论 | 第8-10页 |
| 1. 药名诗的诗体归属与主体定位 | 第10-21页 |
| ·药名与药名诗 | 第10-13页 |
| ·药名诗的诗体归属 | 第13-15页 |
| ·药名诗在杂名诗中地位特殊的成因 | 第15-21页 |
| ·中药学的繁荣发展 | 第17-18页 |
| ·药名词汇的丰富多彩 | 第18-19页 |
| ·医药与文人生活的关系密切 | 第19-21页 |
| 2. 唐前药名诗的创作成因与渊源追溯 | 第21-30页 |
| ·药名诗的创作成因 | 第21-26页 |
| ·社会背景 | 第22页 |
| ·诗歌自身发展 | 第22-25页 |
| ·中药学的发展普及 | 第25-26页 |
| ·唐前药名诗的流变 | 第26-30页 |
| ·南齐药名诗 | 第26-27页 |
| ·梁代药名诗 | 第27-30页 |
| 3. 唐宋药名诗的基本特征和演变流程 | 第30-74页 |
| ·唐代药名诗的分期 | 第30-35页 |
| ·唐代药名诗的发展 | 第35-40页 |
| ·药名新体的出现 | 第35-38页 |
| ·药名唱和的创新 | 第38-40页 |
| ·宋代药名诗的新变 | 第40-55页 |
| ·主题与功能的扩大 | 第41-48页 |
| ·嵌字与离合的新变 | 第48-52页 |
| ·体裁与格式的丰富 | 第52-55页 |
| ·宋代药名诗理论研究 | 第55-63页 |
| ·药名诗源头的讨论与作者的梳理 | 第56-57页 |
| ·嵌入药名的探讨 | 第57-61页 |
| ·药名诗整体性的讨论 | 第61-63页 |
| ·唐宋药名诗名家专论 | 第63-74页 |
| ·皮陆 | 第63-68页 |
| ·陈亚 | 第68-74页 |
| 4. 唐宋药名诗的传承与影响 | 第74-83页 |
| ·体裁的影响:药名诗与药名词曲 | 第74-77页 |
| ·时代的影响:宋代以后的药名诗 | 第77-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 附录:唐宋药名诗集录 | 第86-98页 |
| 作者简介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