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3页 |
1.1 村镇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0页 |
1.1.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1.1.3 当前形势下村镇规划研究的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页 |
1.4 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第2章 乡村振兴战略与村镇规划内涵 | 第13-25页 |
2.1 乡村振兴战略内涵 | 第13-15页 |
2.1.1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 | 第13-14页 |
2.1.2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 第14-15页 |
2.2 村镇规划的内涵 | 第15-21页 |
2.2.1 村镇规划的概念 | 第15-21页 |
2.2.2 村镇规划建设进行管理的概念 | 第21页 |
2.3 我国村镇的基本情况 | 第21-23页 |
2.3.1 乡镇基本情况 | 第21-22页 |
2.3.2 村庄基本情况 | 第22页 |
2.3.3 村镇类型 | 第22-23页 |
2.4 乡村振兴战略与村镇规划之间的关系 | 第23-25页 |
第3章 国内外村镇规划概况 | 第25-38页 |
3.1 国内外村镇规划管理组织机构的特点 | 第25-28页 |
3.1.1 美国 | 第25页 |
3.1.2 澳大利亚 | 第25-26页 |
3.1.3 日本 | 第26页 |
3.1.4 南非 | 第26-27页 |
3.1.5 我国村镇规划管理组织机构特点 | 第27-28页 |
3.2 国外村镇规划管理组织机构的成功经验 | 第28页 |
3.3 国外村镇建设规划典型 | 第28-34页 |
3.3.1 法国 | 第28-30页 |
3.3.2 英国 | 第30-31页 |
3.3.3 日本 | 第31-32页 |
3.3.4 韩国 | 第32-34页 |
3.4 国外典型村镇建设规划的经验 | 第34-35页 |
3.5 张掖市甘州区村镇规划基本情况 | 第35-38页 |
3.5.1 村镇管理事权划分 | 第35页 |
3.5.2 村镇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 第35-36页 |
3.5.3 村镇建设报建程序 | 第36页 |
3.5.4 村镇建设现状及投融资模式 | 第36-37页 |
3.5.5 村镇规划编制情况 | 第37-38页 |
第4章 我国村镇规划工作现状分析 | 第38-43页 |
4.1 法律法规体系和规划体系不完善 | 第38-39页 |
4.2 村镇规划建设组织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 | 第39-40页 |
4.3 村镇规划定位不准 | 第40页 |
4.4 第三方社会组织及社会公众参与不足 | 第40页 |
4.5 建设资金投入短缺 | 第40-41页 |
4.6 村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 | 第41页 |
4.7 村镇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村镇风貌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 第41-42页 |
4.8 村镇土地利用问题也十分突出 | 第42-43页 |
第5章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做好我国村镇规划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 第43-50页 |
5.1 村镇规划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 第43-44页 |
5.1.1 坚持以人为本 | 第43页 |
5.1.2 坚持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 第43页 |
5.1.3 坚持总体布局 | 第43-44页 |
5.1.4 坚持依法管理 | 第44页 |
5.1.5 坚持环境保护优先可持续发展 | 第44页 |
5.2 做好村镇规划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 第44-50页 |
5.2.1 完善村镇规划法律体系和规划编制体系 | 第44-45页 |
5.2.2 健全完善村镇规划建设组织管理机构 | 第45-46页 |
5.2.3 科学编制村镇建设规划 | 第46页 |
5.2.4 积极发挥第三方社会组织和公众对村镇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和培训的作用 | 第46-47页 |
5.2.5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村镇建设,扩展村镇建设资金投入渠道 | 第47-48页 |
5.2.6 重点推进村镇基础设施建设 | 第48页 |
5.2.7 生态优先,突出特色,确保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 第48-49页 |
5.2.8 村镇规划与土地管理工作紧密结合 | 第49-50页 |
第6章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