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太阳能电池的分类 | 第12-15页 |
1.2.1 硅基太阳能电池 | 第13-14页 |
1.2.2 多元化合物太阳能电池 | 第14页 |
1.2.3 染料敏太阳能电池 | 第14-15页 |
1.2.4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 第15页 |
1.3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 第15-22页 |
1.3.1 有机-无机杂化铅卤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简介 | 第16-17页 |
1.3.2 有机-无机杂化铅卤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 第17-19页 |
1.3.3 有机-无机杂化铅卤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 | 第19-21页 |
1.3.4 杂化铅卤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2-24页 |
第2章 CH_3NH_3PbI_3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硏究 | 第24-41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4-26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6-30页 |
2.3.1 电子传输层的配制 | 第26-27页 |
2.3.2 多孔层的配制 | 第27页 |
2.3.3 CH_3NH_3PbI_3钙钛矿层的制备 | 第27页 |
2.3.4 空穴传输层的制备 | 第27页 |
2.3.5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 第27-29页 |
2.3.6 样品的表征 | 第29-30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0-39页 |
2.4.1 传统一步法结果分析 | 第30-35页 |
2.4.2 DMF/DMSO/GBL配比研究 | 第35-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反溶剂法制备钙钛矿膜及光电性能的研究 | 第41-51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1-43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1-43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3-46页 |
3.3.1 电子传输层的配制 | 第43-44页 |
3.3.2 多孔层的配制 | 第44页 |
3.3.3 CH_3NH_3PbI_3钙钛矿层的制备 | 第44页 |
3.3.4 空穴传输层的制备 | 第44页 |
3.3.5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 第44-46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6-49页 |
3.4.1 光吸收层钙钛矿的形貌及结构分析 | 第46-47页 |
3.4.2 光吸收层钙钛矿的UV-Vis及PL表征 | 第47-48页 |
3.4.3 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两步法制备钙钛矿薄膜及工艺优化 | 第51-63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1-53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51-53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3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3-55页 |
4.3.1 电子传输层的配制 | 第53-54页 |
4.3.2 多孔层的配制 | 第54页 |
4.3.3 CH_3NH_3PbI_3钙钛矿层的制备 | 第54页 |
4.3.4 空穴传输层的制备 | 第54页 |
4.3.5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 第54-55页 |
4.4 两步法制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工艺探索及优化 | 第55-62页 |
4.4.1 两步法与一步法的比较 | 第55-58页 |
4.4.2 MAI的浓度探究 | 第58-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