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土体变形理论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室内收缩试验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3 湿度场与湿度应力场的研究 | 第12页 |
1.2.4 湿软土基的有限元分析 | 第12-13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第二章 海积软土湿度变形相关理论 | 第17-25页 |
2.1 海积软土湿度变形理论基础 | 第17页 |
2.2 海积软土外力主导的湿度变形理论 | 第17-20页 |
2.2.1 主固结变形理论 | 第18-19页 |
2.2.2 次固结变形理论 | 第19-20页 |
2.3 海积软土内力主导的湿度变形理论 | 第20-24页 |
2.3.1 吸水膨胀理论 | 第20-21页 |
2.3.2 失水收缩理论 | 第21-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海积软土失水收缩的试验研究 | 第25-49页 |
3.1 软土的基本工程特性 | 第25-26页 |
3.2 室内收缩试验 | 第26-35页 |
3.2.1 取土点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 | 第26-27页 |
3.2.2 试验土样的基本性质及参数 | 第27-30页 |
3.2.3 试验装置及仪器 | 第30页 |
3.2.4 试验土样的制备与测量 | 第30-32页 |
3.2.5 试验方案 | 第32-33页 |
3.2.6 试验步骤 | 第33-34页 |
3.2.7 试验参数 | 第34-35页 |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5-47页 |
3.3.1 淤泥质软土蒸发收缩的时间相关性 | 第35-42页 |
3.3.2 淤泥质软土收缩特征曲线 | 第42-44页 |
3.3.3 收缩系数的拟定 | 第44-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围垦区软土地基湿度场研究 | 第49-63页 |
4.1 工程自然条件 | 第49-51页 |
4.2 蒸发条件下围垦区土体湿度场变化规律 | 第51-58页 |
4.2.1 计算假定 | 第52页 |
4.2.2 实体分析模型 | 第52-53页 |
4.2.3 计算方案和参数 | 第53-54页 |
4.2.4 有限元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54页 |
4.2.5 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 第54-56页 |
4.2.6 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4.3 干湿循环下围垦区土体湿度场变化规律 | 第58-61页 |
4.3.1 计算方案及模型 | 第59页 |
4.3.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59-60页 |
4.3.3 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围垦区软土地基湿度应力场研究 | 第63-91页 |
5.1 基于失水收缩作用下海积软土的湿度应力场理论 | 第63-65页 |
5.1.1 湿度应力场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假设 | 第63页 |
5.1.2 建立湿度应力场的必要参数 | 第63-64页 |
5.1.3 湿度应力场的耦合方程 | 第64-65页 |
5.2 土基湿度应力场对路基路面结构影响的有限元模型 | 第65-70页 |
5.2.1 本构模型的确定 | 第66-67页 |
5.2.2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假定 | 第67页 |
5.2.3 模型结构尺寸和网格划分 | 第67-68页 |
5.2.4 材料参数 | 第68-69页 |
5.2.5 边界条件及湿度场的预定义 | 第69-70页 |
5.3 计算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70-80页 |
5.3.1 初始地应力平衡分析 | 第70-72页 |
5.3.2 土基施加湿度应力场后的位移及变形分析 | 第72-76页 |
5.3.3 路基路面结构横向附加应力分析 | 第76-80页 |
5.4 路基与湿度场斜交时路基的受力分析 | 第80-88页 |
5.4.1 路基与湿度场斜交30°、45°时的有限元模型 | 第80-82页 |
5.4.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82-87页 |
5.4.3 路基与湿度场斜交30°与45°对比分析 | 第87-8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8-9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6.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91-92页 |
6.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获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