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宗教工作论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伊斯兰和谐思想研究--以中国西北地区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绪论第12-30页
    1.1 研究范围的界定第12-13页
        1.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研究范围第12-13页
        1.1.2 伊斯兰和谐思想的研究范围第13页
        1.1.3 西北地区的范围界定第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第13-25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3-23页
        1.2.2 论题研究的意义第23-25页
    1.3 论题的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研究思路第25-30页
        1.3.1 创新之处第25页
        1.3.2 研究方法第25-27页
        1.3.3 研究手段第27页
        1.3.4 研究思路第27-30页
第2章 伊斯兰和谐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相结合的依据第30-64页
    2.1 伊斯兰和谐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相结合的理论依据第30-39页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第30-32页
        2.1.2 列宁的观点第32-34页
        2.1.3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对宗教思想合理性的认识第34-39页
    2.2 伊斯兰和谐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相结合的历史依据第39-49页
        2.2.1 明末清初的“以儒诠经”活动是对伊斯兰教合理思想的第一次解读第40-42页
        2.2.2 近代以来的“爱国护教”思想是对伊斯兰教合理思想的第二次解读第42-47页
        2.2.3 建国后的“爱国爱教”思想是伊斯兰教合理思想的第三次解读第47-49页
    2.3 伊斯兰和谐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相结合的实践依据第49-64页
        2.3.1 伊斯兰教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早期“接触”第49-51页
        2.3.2 伊斯兰教合理思想与党对宗教思想合理性认识相结合的理论表现第51-57页
        2.3.3 伊斯兰教合理思想与党对宗教思想合理性认识相结合的政策表现第57-61页
        2.3.4 伊斯兰教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与伊斯兰教合理思想第61-64页
第3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与伊斯兰和谐思想的关系第64-102页
    3.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第64-77页
        3.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含义第65-67页
        3.1.2 马克思恩格斯学说中的社会和谐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第67-70页
        3.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提出的背景第70-77页
    3.2 伊斯兰和谐思想第77-91页
        3.2.1 伊斯兰和谐思想的内涵和外延第77-78页
        3.2.2 伊斯兰和谐思想提出的历史解读第78-83页
        3.2.3 伊斯兰和谐思想的体系构成第83-91页
    3.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与伊斯兰和谐思想的关系第91-102页
        3.3.1 以“求同存异”的方法来对待二者的交叉关系——特征方面的解读第91-95页
        3.3.2 以“和而不同”的方式来看待二者的包容关系——内容方面的解读第95-99页
        3.3.3 以“相互尊重”的态度来明确二者的共存关系——性质方面的解读第99-102页
第4章 伊斯兰宗教伦理中的和谐思想第102-124页
    4.1 伊斯兰宗教伦理中和谐思想产生的根源及现实表现第102-107页
        4.1.1 伊斯兰宗教宗教伦理中的和谐思想产生的根源第102-104页
        4.1.2 伊斯兰宗教伦理中的和谐思想在宗教实践中的表现第104-106页
        4.1.3 伊斯兰宗教伦理中的和谐思想的实践第106-107页
    4.2 伊斯兰宗教伦理背景下的婚姻家庭伦理中的和谐思想第107-115页
        4.2.1 择偶条件中的和谐理念第108-110页
        4.2.2 婚姻关系中的和谐理念第110-112页
        4.2.3 家庭伦理中的和谐理念第112-115页
    4.3 伊斯兰宗教伦理背景下的生态伦理中的和谐自然观第115-124页
        4.3.1 伊斯兰宗教伦理中的自然观第115-120页
        4.3.2 伊斯兰宗教伦理中的和谐自然观第120-122页
        4.3.3 正确认识伊斯兰宗教伦理中的和谐自然观应注意的两个问题第122-124页
第5章 伊斯兰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和谐思想第124-146页
    5.1 伊斯兰政治文化中的和谐思想第124-134页
        5.1.1 政教合一特征下的信仰服从论第124-126页
        5.1.2 伊斯兰政治文化中的核心思想——“爱国爱教”思想第126-128页
        5.1.3 伊斯兰政治文化中的“爱国爱教”思想的时代内涵第128-134页
    5.2 伊斯兰经济文化中的和谐思想第134-146页
        5.2.1 建立在义利统一基础上的社会财富观第135-136页
        5.2.2 私有制基础上的限富济贫观第136-139页
        5.2.3 商业活动中的道德观第139-141页
        5.2.4 诸业并举,注重农业发展的生产观第141-143页
        5.2.5 适度、正当、正义三位一体的消费观第143-146页
第6章 伊斯兰和谐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第146-160页
    6.1 伊斯兰和谐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第146-152页
        6.1.1 伊斯兰和谐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第146-149页
        6.1.2 伊斯兰和谐思想是“相适应”的契合点第149-150页
        6.1.3 伊斯兰和谐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从属地位第150-152页
    6.2 伊斯兰和谐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第152-156页
        6.2.1 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第152-154页
        6.2.2 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关系第154-155页
        6.2.3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第155-156页
    6.3 正确认识伊斯兰和谐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第156-160页
        6.3.1 在理论研究方面的认识第156-157页
        6.3.2 在宗教政策方面的认识第157-158页
        6.3.3 在主体地位方面的认识第158-160页
第7章 伊斯兰和谐思想与西北地区和谐社会建设实证研究第160-196页
    7.1 西北地区穆斯林人口基本情况及其对伊斯兰和谐思想的影响第160-163页
        7.1.1 西北地区穆斯林人口的基本情况第160-162页
        7.1.2 西北地区穆斯林人口的基本情况对伊斯兰和谐思想的影响第162-163页
    7.2 实证研究的目的第163-164页
        7.2.1 了解和掌握西北穆斯林群众对伊斯兰和谐思想的基本认识第163页
        7.2.2 了解和掌握西北穆斯林群众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基本认识第163-164页
        7.2.3 了解和掌握西北穆斯林群众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和伊斯兰和谐思想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第164页
    7.3 实证研究的基本情况介绍第164-170页
        7.3.1 调查问卷的设计第164-165页
        7.3.2 问卷调查样本概况第165-169页
        7.3.3 调查的进展情况第169-170页
    7.4 样本数据的具体分析第170-193页
        7.4.1 关于伊斯兰和谐思想的认识第170-173页
        7.4.2 关于伊斯兰经济文化中和谐思想的认识第173-177页
        7.4.3 关于伊斯兰政治文化中和谐思想的认识第177-184页
        7.4.4 关于伊斯兰宗教伦理中的和谐思想的认识第184-193页
    7.5 实证研究中所发现的问题及对策第193-196页
        7.5.1 在伊斯兰和谐思想的理论研究方面第193-194页
        7.5.2 在认识伊斯兰和谐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关系方面第194页
        7.5.3 在政策宣传方面第194-196页
结论第196-198页
参考文献第198-206页
附录第206-209页
致谢第209-21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211页

论文共2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公民的容忍义务
下一篇:民族主义与旅际关系--科索沃民族问题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