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模式计算的球面复合菱形离散网格硏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2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7-1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1.2.1 网格剖分方法 | 第18-20页 |
1.2.2 网格单元结构 | 第20-22页 |
1.2.3 网格编码 | 第22页 |
1.2.4 数据组织 | 第22-23页 |
1.2.5 研究现状结论 | 第23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25-27页 |
第2章 球面复合菱形离散网格剖分模型 | 第27-47页 |
2.1 球面复合菱形离散网格概念模型 | 第27-30页 |
2.2 球面复合菱形离散网格结构设计 | 第30-32页 |
2.2.1 球面复合菱形离散网格结构 | 第30-31页 |
2.2.2 菱形离散网格组成要素表达 | 第31页 |
2.2.3 三角形网格的网格组成要素表达 | 第31-32页 |
2.2.4 六边形网格的网格组成要素表达 | 第32页 |
2.3 球面复合菱形离散网格剖分方法 | 第32-39页 |
2.3.1 正二十面体与球面对应关系 | 第33-34页 |
2.3.2 球面复合菱形离散网格单元层次递归剖分 | 第34-39页 |
2.3.2.1 外部菱形网格层次递归剖分 | 第34-37页 |
2.3.2.2 内部网格组成要素 | 第37-39页 |
2.4 球面复合菱形离散网格性质分析 | 第39-46页 |
2.4.1 网格的性质分析 | 第39-43页 |
2.4.2 网格性质对比分析 | 第43-4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球面复合菱形离散网格编码模型 | 第47-75页 |
3.1 球面复合菱形离散网格编码方案 | 第47-49页 |
3.1.1 格点坐标系 | 第48页 |
3.1.2 格边坐标系 | 第48页 |
3.1.3 格元坐标系 | 第48-49页 |
3.1.4 双中心坐标系 | 第49页 |
3.2 编码与地理坐标相互转换 | 第49-59页 |
3.2.1 地理坐标向编码转换 | 第49-53页 |
3.2.2 编码向地理坐标转换 | 第53-56页 |
3.2.2.1 网格组成要素编码到格元编码转换 | 第54-55页 |
3.2.2.2 格元编码到菱形顶点坐标转换 | 第55页 |
3.2.2.3 求取其它网格组成要素的地理坐标 | 第55-56页 |
3.2.3 编码精度分析 | 第56-57页 |
3.2.4 编码转换效率分析 | 第57-59页 |
3.3 空间邻近搜索 | 第59-74页 |
3.3.1 菱形网格组成要素的空间邻近搜索 | 第60-65页 |
3.3.2 三角形网格组成要素的邻近搜索算法 | 第65-68页 |
3.3.2.1 三角形格元邻近搜索 | 第65-67页 |
3.3.2.2 三角形格元内网格组成要素搜索 | 第67-68页 |
3.3.3 六边形网格组成要素的邻近搜索算法 | 第68-74页 |
3.3.3.1 六边形格元邻近搜索 | 第69-71页 |
3.3.3.2 六边形格元内网格组成要素搜索 | 第71-7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4章 基于球面复合菱形离散网格的空间数据集成 | 第75-93页 |
4.1 矢量数据集成 | 第75-88页 |
4.1.1 矢量数据模型 | 第75-77页 |
4.1.1.1 矢量点数据模型 | 第75-76页 |
4.1.1.2 矢量线数据模型 | 第76-77页 |
4.1.1.3 矢量面数据模型 | 第77页 |
4.1.2 集成方法 | 第77-86页 |
4.1.2.1 剖分层次确定 | 第77-78页 |
4.1.2.2 矢量点数据集成方法 | 第78页 |
4.1.2.3 矢量线数据集成方法 | 第78-81页 |
4.1.2.4 矢量面数据集成方法 | 第81-86页 |
4.1.3 数据组织 | 第86-88页 |
4.1.3.1 矢量点数据组织 | 第86页 |
4.1.3.2 矢量线数据组织 | 第86-87页 |
4.1.3.3 矢量面数据组织 | 第87-88页 |
4.2 栅格数据集成 | 第88-92页 |
4.2.1 数据模型 | 第88-89页 |
4.2.2 集成方法 | 第89-91页 |
4.2.2.1 剖分层次确定 | 第89页 |
4.2.2.2 点要素内插 | 第89-90页 |
4.2.2.3 格元内插 | 第90-91页 |
4.2.3 数据组织 | 第91-9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5章 球面复合菱形离散网格与FVCOM集成 | 第93-110页 |
5.1 FVCOM模式介绍 | 第93-102页 |
5.1.1 FVCOM控制方程 | 第94-95页 |
5.1.2 FVCOM边界条件 | 第95页 |
5.1.2.1 固体边界条件 | 第95页 |
5.1.2.2 开边界条件 | 第95页 |
5.1.3 FVCOM网格结构 | 第95-96页 |
5.1.4 FVCOM数据 | 第96-102页 |
5.1.4.1 输入数据 | 第96-101页 |
5.1.4.2 输出数据 | 第101-102页 |
5.2 模式计算前处理 | 第102-106页 |
5.2.1 模式计算数据集成 | 第103页 |
5.2.2 局部网格生成 | 第103-104页 |
5.2.3 网格贴边处理 | 第104-106页 |
5.2.4 开边界处理 | 第106页 |
5.3 模式计算后处理 | 第106-109页 |
5.3.1 潮高数据可视化 | 第106-107页 |
5.3.2 速度场数据可视化 | 第107-10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6章 原型系统设计及实现 | 第110-125页 |
6.1 系统实现环境 | 第110页 |
6.2 系统设计目标 | 第110-111页 |
6.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111-114页 |
6.3.1 数据管理模块 | 第111-114页 |
6.3.2 数据可视化模块 | 第114页 |
6.3.3 FVCOM支持模块 | 第114页 |
6.4 原型系统运行实例 | 第114-124页 |
6.4.1 矢量数据集成 | 第115-116页 |
6.4.2 栅格数据集成 | 第116-117页 |
6.4.3 FVCOM集成 | 第117-124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5-128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25页 |
7.2 创新点 | 第125-126页 |
7.3 未来展望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5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35-136页 |
致谢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