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地震行业的地震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简介 | 第6-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数据共享平台的设计约束 | 第19-30页 |
2.1 平台建设问题分析 | 第19-21页 |
2.2 地震科学数据的特点 | 第21-22页 |
2.3 平台共享地震科学数据分类整理 | 第22-28页 |
2.3.1 综合分类整理 | 第22页 |
2.3.2 子类分类整理 | 第22-28页 |
2.3.2.1 测震数据集分类 | 第23-27页 |
2.3.2.2 前兆数据集分类 | 第27页 |
2.3.2.3 辅助类数据集 | 第27-28页 |
2.3.2.4 专题数据集分类 | 第28页 |
2.4 标准化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数据共享平台架构设计 | 第30-41页 |
3.1 平台总体目标 | 第30-31页 |
3.2 平台搭建技术 | 第31-33页 |
3.2.1 B/S架构 | 第31-32页 |
3.2.2 WEBGIS系统 | 第32页 |
3.2.3 XML技术 | 第32页 |
3.2.4 FTP技术 | 第32-33页 |
3.3 平台结构 | 第33-35页 |
3.3.1 总体结构 | 第33页 |
3.3.2 体系结构 | 第33-35页 |
3.4 平台数据流程 | 第35-38页 |
3.4.1 平台业务流程设计 | 第35-36页 |
3.4.2 平台数据流设计 | 第36-38页 |
3.5 平台部署 | 第38-41页 |
3.5.1 网络环境 | 第38页 |
3.5.2 硬件环境 | 第38-39页 |
3.5.3 软件基础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数据共享平台服务实现 | 第41-72页 |
4.1 平台实现架构 | 第41-49页 |
4.1.1 总体实现方案 | 第41-42页 |
4.1.2 技术实现 | 第42-44页 |
4.1.3 功能实现 | 第44-45页 |
4.1.4 关键算法实现 | 第45-49页 |
4.1.4.1 前兆数据检索和下载算法 | 第45-48页 |
4.1.4.2 自动化图件生成平台 | 第48-49页 |
4.2 共享数据规范定义 | 第49-60页 |
4.2.1 数据存储结构 | 第49-56页 |
4.2.1.1 Oracle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存储 | 第50-56页 |
4.2.1.2 FTP服务器数据存储 | 第56页 |
4.2.1.3 Web应用服务器数据存储 | 第56页 |
4.2.2 数据共享交换格式 | 第56-60页 |
4.2.2.1 规范文档格式 | 第57页 |
4.2.2.2 miniSEED格式 | 第57-58页 |
4.2.2.3 XML格式 | 第58-60页 |
4.3 检索服务 | 第60-66页 |
4.3.1 基于数据类别的检索 | 第60-62页 |
4.3.2 基于数据血缘的检索 | 第62-64页 |
4.3.3 基于数据时空的检索 | 第64-65页 |
4.3.4 基于地震事件的检索 | 第65-66页 |
4.4 可视化服务 | 第66-70页 |
4.4.1 基于类别的可视化 | 第67-68页 |
4.4.2 时间序列数据可视化 | 第68-69页 |
4.4.3 GMT在线可视化 | 第69-70页 |
4.5 下载服务 | 第70-72页 |
第五章 研究成果与展望 | 第72-74页 |
5.1 总结 | 第72-73页 |
5.2 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