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管网稳态与瞬态水力模拟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稳定流与瞬变流概述 | 第11-12页 |
1.2.1 稳定流与瞬变流 | 第11页 |
1.2.2 稳态模型与瞬态模型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供水管网水力模型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供水管网水力模型校核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瞬变流理论与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4 供水管网水锤模拟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3.5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6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5 课题主要创新点 | 第18-20页 |
2 供水管网水力模型研究 | 第20-54页 |
2.1 管网水力模型的基本理论 | 第20-24页 |
2.1.1 基本方程 | 第20-21页 |
2.1.2 能量损失 | 第21-23页 |
2.1.3 能量来源—水泵 | 第23-24页 |
2.2 管网水力模型的建立 | 第24-39页 |
2.2.1 课题供水管网概况 | 第24-25页 |
2.2.2 管网基本信息 | 第25-27页 |
2.2.3 建立管网拓扑结构 | 第27-28页 |
2.2.4 管网简化 | 第28-30页 |
2.2.5 需水量分配 | 第30-36页 |
2.2.6 管网水力模型建立 | 第36-39页 |
2.3 管网水力模型的校核 | 第39-54页 |
2.3.1 模型的误差来源 | 第39-40页 |
2.3.2 管网水力模型校核理论 | 第40-43页 |
2.3.3 恒态水力模型校核 | 第43-48页 |
2.3.4 延时水力模型校核 | 第48-54页 |
3 水锤理论与防护措施 | 第54-72页 |
3.1 水锤的波动性 | 第54-56页 |
3.2 水锤数值解原理 | 第56-60页 |
3.2.1 水锤基本微分方程式 | 第56-57页 |
3.2.2 特征线法 | 第57-60页 |
3.3 断流弥合水锤理论 | 第60-63页 |
3.4 边界条件方程 | 第63-69页 |
3.4.1 事故停泵时泵处边界条件 | 第64-66页 |
3.4.2 关阀边界条件 | 第66-67页 |
3.4.3 其他常见边界条件 | 第67-69页 |
3.5 水锤防护措施 | 第69-72页 |
4 供水管网水锤模拟与防护措施研究 | 第72-92页 |
4.1 课题供水管网概况 | 第72页 |
4.2 水锤模型的构建 | 第72-73页 |
4.3 稳态计算 | 第73-75页 |
4.3.1 水锤模型基本参数设置与计算 | 第73-74页 |
4.3.2 稳态计算结果 | 第74-75页 |
4.4 停泵水锤模拟及防护措施研究 | 第75-83页 |
4.4.1 无防护措施下停泵水锤模拟 | 第75-78页 |
4.4.2 缓闭阀水锤防护计算与优化 | 第78-80页 |
4.4.3 缓闭阀与空气阀联用防护计算与优化 | 第80-83页 |
4.5 关阀水锤模拟及防护措施研究 | 第83-92页 |
4.5.1 关闭泵出口阀门(管网上游) | 第83-86页 |
4.5.2 关闭管网中游阀门 | 第86-89页 |
4.5.3 关闭管网下游阀门 | 第89-92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92-96页 |
5.1 结论 | 第92-93页 |
5.2 建议 | 第93-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4页 |
附录 | 第104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