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贤电影空间叙事研究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第一章 林超贤电影中的空间选择与构建 | 第15-26页 |
1.1 地理空间的选择 | 第15-20页 |
1.1.1 唐楼:底层人的避难所 | 第17-18页 |
1.1.2 茶餐厅:信息文化的汇集地 | 第18-19页 |
1.1.3 窄巷:底层文化的标识 | 第19-20页 |
1.1.4 墓地:情感的释放区 | 第20页 |
1.2 精神空间的构建 | 第20-26页 |
1.2.1 对身份问题的追寻 | 第21-22页 |
1.2.2 对生存困境的挣扎 | 第22-24页 |
1.2.3 压抑都市中的救赎与自我救赎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林超贤电影空间叙事的功能 | 第26-36页 |
2.1 空间作为故事发展的动因 | 第26-27页 |
2.2 空间作为影片叙事的结构 | 第27-28页 |
2.3 空间营造的象征与隐喻 | 第28-31页 |
2.3.1 现实社会问题的折射与象征 | 第29-30页 |
2.3.2 心理空间营造电影意象 | 第30-31页 |
2.4 空间塑造人物形象 | 第31-36页 |
2.4.1 空间造型结构展现人物关系 | 第32-33页 |
2.4.2 空间造型表现人物形象与性格 | 第33-36页 |
第三章 林超贤电影中的空间文化现象 | 第36-46页 |
3.1 后现代文化的诠释 | 第36-40页 |
3.1.1 复制、拼贴式的影像空间 | 第37-39页 |
3.1.2 反传统式的人物塑造 | 第39-40页 |
3.2 空间文化中的认同和融合 | 第40-46页 |
3.2.1 对“家”的认同和回归 | 第41-44页 |
3.2.2 本土性与全球化的融合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2-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