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其他金融组织论文

基于博弈视角的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治理研究--以A公司为例

中文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目的、意义第14页
    1.3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文章框架第14-15页
    1.5 创新及不足第15-16页
        1.5.1 创新之处第15页
        1.5.2 不足之处第15-16页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1.6.1 企业业绩下滑的成因第16-17页
        1.6.2 企业会计造假的博弈分析第17页
        1.6.3 企业会计造假的治理建议第17-19页
第二章 会计造假的相关理论第19-27页
    2.1 盈余管理理论第19页
    2.2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9-20页
    2.3 博弈论相关第20-22页
        2.3.1 博弈理论第20-21页
        2.3.2 纳什均衡第21-22页
    2.4 企业会计造假的相关第22-27页
        2.4.1 企业造假的原因第22页
        2.4.2 企业会计造假的方式第22-27页
第三章 A公司造假案例概述第27-33页
    3.1 A公司简介第27页
    3.2 A公司会计造假案例概述第27-28页
    3.3 A公司造假手段分析第28-29页
        3.3.1 虚构建造合同第28页
        3.3.2 虚假采购第28-29页
    3.4 A公司造假财务数据分析第29-32页
    3.5 A公司会计造假的动机及处罚结果第32-33页
第四章 A公司会计造假的博弈分析第33-45页
    4.1 A公司会计造假的博弈主体及其利益诉求第33-35页
        4.1.1 A公司的利益诉求第33页
        4.1.2 第三方公司的利益诉求第33-34页
        4.1.3 中介机构的利益诉求第34页
        4.1.4 监管机构的利益诉求第34-35页
    4.2 A公司会计造假主体的博弈关系分析第35-41页
        4.2.1 企业是否造假的博弈分析第35-36页
        4.2.2 第三方企业与造假企业的博弈分析第36-37页
        4.2.3 中介机构与企业的博弈分析第37-38页
        4.2.4 监管机构与企业的博弈分析第38-41页
    4.3 A公司会计造假的博弈分析第41-45页
第五章 对企业会计造假的总结及建议第45-50页
    5.1 总结第45页
    5.2 建议第45-50页
        5.2.1 对于企业自身的建议第46-47页
        5.2.2 对中介机构的建议第47-48页
        5.2.3 对于监管机构的建议第48-49页
        5.2.4 鼓励社会媒体的揭露监督行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致谢第54-55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异质性环境下交叉评价的商业银行成本效率研究
下一篇:国际、本土投资者情绪对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