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人口学论文--世界各国人口调查及其研究论文--中国人口论文

河西走廊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7页
        1.2.1 国外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3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7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第17-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研究技术路线图第18-19页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第19-25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9-20页
        2.1.1 自然地理概况第19页
        2.1.2 行政区域及人口状况第19页
        2.1.3 土地利用现状第19-20页
        2.1.4 社会经济水平第20页
    2.2 研究方法第20-25页
        2.2.1 协调发展水平计算第20-21页
        2.2.2 全局空间自相关第21页
        2.2.3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第21-22页
        2.2.4 灰色理论第22-23页
        2.2.5 灰色神经网络第23-25页
3 河西走廊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关系分析第25-35页
    3.1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体系构建第25-27页
        3.1.1 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5页
        3.1.2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25-26页
        3.1.3 指标权重确定第26-27页
        3.1.4 协调类型划分第27页
    3.2 河西走廊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数研究第27-31页
        3.2.1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数分析第27-28页
        3.2.2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指数空间格局分析第28-31页
    3.3 河西走廊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第31-35页
        3.3.1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分析第31-32页
        3.3.2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分析第32-35页
4 河西走廊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分析第35-38页
    4.1 GWR解释变量指标的选取第35-36页
    4.2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及分析第36-38页
5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预测分析第38-44页
    5.1 灰色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验证第38-40页
        5.1.1 灰色模型预测第38页
        5.1.2 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第38-40页
    5.2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趋势分析第40-41页
    5.3 河西走廊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发展与思考第41-44页
6 结论和展望第44-46页
    6.1 结论第44-45页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和参加课题第50-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张掖市人口空间格局变动与土地利用空间管治
下一篇:农村人口结构转变对贫困的影响及其相关政策研究--以甘肃省14个贫困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