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1.2.1 关于农户小额信贷作用与影响的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农户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研究 | 第11-12页 |
1.2.3 农户小额信贷需求及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 第12-14页 |
1.2.4 关于农户小额信贷发展趋势研究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1.3.4 研究的结构框架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农户小额信贷的基本理论及作用机制 | 第18-24页 |
2.1 农户小额信贷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小额信贷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农户小额信贷的概念 | 第18-19页 |
2.2 农户小额信贷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2.2.1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 第19页 |
2.2.2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第19-20页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页 |
2.3 农户小额信贷影响农户收入的作用机制 | 第20-23页 |
2.3.1 农户小额信贷的保障机制 | 第20-21页 |
2.3.2 农户小额信贷影响农户收入的载体 | 第21-22页 |
2.3.3 小额信贷影响农户收入的路径 | 第22-23页 |
2.4 理论基础及作用机制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欠发达地区农户小额信贷的需求及供给现状分析——以山东省宁津县为例 | 第24-43页 |
3.1 宁津县农户小额信贷需求情况分析 | 第24-27页 |
3.1.1 调查农户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 第24-26页 |
3.1.2 调查农户小额信贷的需求特点 | 第26-27页 |
3.2 宁津县农户小额信贷供给情况分析 | 第27-34页 |
3.2.1 宁津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 | 第27-29页 |
3.2.2 宁津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运行制度分析 | 第29-31页 |
3.2.3 获得农信社小额信贷的农户对农信社小额信贷业务的评价 | 第31-34页 |
3.3 农户自身特征对信贷需求及是否获得小额信贷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43页 |
第四章 欠发达地区农户小额信贷的获得性实证分析——以山东省宁津县为例 | 第43-49页 |
4.1 欠发达地区农户小额信贷获得性实证分析 | 第43-47页 |
4.1.1 模型的选择 | 第43页 |
4.1.2 变量的选取与假设 | 第43-45页 |
4.1.3 模型的结果与讨论 | 第45-47页 |
4.2 宁津县农信社小额信贷可获得性情况总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欠发达地区农户小额信贷的使用效果实证分析——以山东省宁津县为例 | 第49-57页 |
5.1 农户小额信贷使用现状分析 | 第49-51页 |
5.1.1 农户小额信贷的使用用途分析 | 第49-50页 |
5.1.2 农户小额信贷使用特点分析 | 第50-51页 |
5.2 农户使用小额信贷的经济效益实证分析 | 第51-57页 |
5.2.1 基于2012-2016年宁津县数据的相关分析 | 第51-52页 |
5.2.2 基于调查农户微观截面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52-53页 |
5.2.3 估计结果及分析 | 第53-57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 第57-6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7-59页 |
6.1.1 获得小额信贷需求农户的基本特征 | 第57页 |
6.1.2 农户自身特征对农户获得小额信贷的影响因素 | 第57-58页 |
6.1.3 信贷机构供给方面存在的不足 | 第58-59页 |
6.1.4 农户小额信贷的使用效果 | 第59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9-61页 |
6.2.1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认知环境 | 第59-60页 |
6.2.2 构建本土化、独具特色的农户小额信贷服务体系 | 第60页 |
6.2.3 加大监管力度,促进农户创新转型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宁津县农户小额信贷问题调查问卷 | 第64-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