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7-12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7-9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三、创新之处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咏镜”之风的源起 | 第12-20页 |
第一节 “镜”的释名与溯源 | 第12-15页 |
第二节 器物到文学意象的衍化 | 第15-20页 |
第二章 唐人“咏镜”之风的内涵 | 第20-33页 |
第一节 抒发情志 | 第20-27页 |
第二节 富含理趣 | 第27-33页 |
第三章 唐人“咏镜”之风的成因 | 第33-44页 |
第一节 国运命途的转变 | 第33-36页 |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深入 | 第36-40页 |
第三节 物感理论的践行 | 第40-44页 |
第四章 唐人“咏镜”之风的意义 | 第44-53页 |
第一节 抒情意象固化 | 第44-47页 |
第二节 彰显审美追求 | 第47-49页 |
第三节 启发后世创作 | 第49-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