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 斜带石斑鱼中AMH和AMHRII的介绍及其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1 斜带石斑鱼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2 斜带石斑鱼AMH基因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斜带石斑鱼AMH和AMHRII基因克隆鉴定与序列分析 | 第15-36页 |
1 引言 | 第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21页 |
2.1 实验动物 | 第15-16页 |
2.2 RNA的提取 | 第16页 |
2.3 反转录制备cDNA模版 | 第16页 |
2.4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克隆AMH和AMHRII基因的中间片段及其验证 | 第16-17页 |
2.5 PCR产物的分离、回收和纯化 | 第17-18页 |
2.6 目的片段的连接 | 第18页 |
2.7 连接产物的转化和测序 | 第18-19页 |
2.8 AMH和AMHRⅡ基因5’-RACE和3'-RACE片段克隆鉴定 | 第19-20页 |
2.9 AMH和AMHRⅡ基因全长验证 | 第20-21页 |
2.10 AMH和AMHRⅡ基因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21页 |
3 结果 | 第21-33页 |
3.1 AMH和AMHRⅡ基因的全长验证 | 第21-22页 |
3.2 AMH和AMHRⅡ基因的信号肽和成熟肽序列的预测分析 | 第22-24页 |
3.3 AMH和AMHRⅡ的三维结构预测 | 第24-25页 |
3.4 AMH和AMHRⅡ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 | 第25-31页 |
3.5 AMH和AMHRⅡ的进化树分析 | 第31-33页 |
4 讨论 | 第33-34页 |
5 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斜带石斑鱼AMH和AMHRII组织表达模式分析及在性腺中的定位 | 第36-53页 |
1 引言 | 第3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6-43页 |
2.1 实验动物 | 第36-37页 |
2.2 RNA提取 | 第37页 |
2.3 反转录cDNA定量模版 | 第37页 |
2.4 质粒DNA提取以及标准曲线的稀释 | 第37页 |
2.5 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数据处理 | 第37-38页 |
2.6 原位杂交探针的制备 | 第38-40页 |
2.7 原位杂交样品固定 | 第40页 |
2.8 原位杂交组织样品的包埋 | 第40页 |
2.9 原位杂交组织样品的冰冻切片 | 第40页 |
2.10 原位杂交实验器具的处理和试剂的配制 | 第40-41页 |
2.11 原位杂交实验流程 | 第41-42页 |
2.12 冰冻切片HE染色流程 | 第42-43页 |
3 结果 | 第43-51页 |
3.1 斜带石斑鱼中AMH/AMHRⅡ组织分布情况 | 第43-45页 |
3.2 斜带石斑鱼中AMH/AMHRⅡ原位杂交定位 | 第45-51页 |
4 讨论 | 第51-52页 |
5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斜带石斑鱼AMH基因原核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 第53-73页 |
1 引言 | 第53-5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4-63页 |
2.1 实验动物 | 第54页 |
2.2 菌株和质粒及内切酶 | 第54-55页 |
2.3 常用溶液及培养基配置 | 第55-56页 |
2.4 原核表达引物设计 | 第56-57页 |
2.5 斜带石斑鱼AMH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7页 |
2.6 AMH成熟肽序列和pET-32a表达载体的双酶切 | 第57页 |
2.7 AMH成熟肽序列和pET-32a表达载体的连接 | 第57-58页 |
2.8 AMH重组蛋白表达条件的选择 | 第58-60页 |
2.9 Western blotting杂交 | 第60-61页 |
2.10 AMH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61-62页 |
2.11 AMH重组蛋白兔多抗的制备 | 第62页 |
2.12 AMH兔多抗血清ELISA效价检测 | 第62页 |
2.13 AMH重组蛋白兔多抗的亲和纯化 | 第62-63页 |
3 结果 | 第63-70页 |
3.1 重组质粒,目的片段和完整空载体进行酶切验证 | 第63-64页 |
3.2 SDS-PAGE蛋白电泳分析 | 第64-66页 |
3.3 Western blotting检测 | 第66-68页 |
3.4 AMH重组蛋白的纯化检测 | 第68页 |
3.5 AMH重组蛋白兔多抗的制备 | 第68-69页 |
3.6 AMH兔多抗血清ELISA效价检测 | 第69-70页 |
3.7 AMH重组蛋白兔多抗的亲和纯化 | 第70页 |
4 讨论 | 第70-72页 |
5 小结 | 第72-73页 |
结语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附录Ⅰ 引物序列 | 第80-82页 |
附录Ⅱ 标准曲线 | 第82-83页 |
附录Ⅲ 缩写词表 | 第83-85页 |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