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 安吉白茶的特异性 | 第9页 |
2 茶树重要功能基因分离与克隆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茶多酚(儿茶素)代谢关键酶基因克隆 | 第9-10页 |
·茶树咖啡碱合成相关基因克隆 | 第10页 |
·茶叶芳香物质代谢相关基因克隆 | 第10-11页 |
·茶氨酸合成相关基因的克隆 | 第11页 |
·茶树抗逆性相关基因克隆 | 第11页 |
·其它基因分离 | 第11-12页 |
3 RACE技术及其在植物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 第12-15页 |
·RACE原理 | 第12-13页 |
·RACE技术的优点与局限性 | 第13页 |
·RACE改进技术 | 第13-15页 |
·锚连接RACE | 第13页 |
·RNA连接酶介导的RACE(RLM-RACE) | 第13-14页 |
·寡聚帽(Oligo-capping)法 | 第14页 |
·环化的第一链cDNA介导的RACE(cRACE) | 第14页 |
·SMART-RACE技术 | 第14-15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5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茶树CHSP基因全长cDNA克隆 | 第17-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7-23页 |
·材料 | 第17页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17-18页 |
·主要仪器 | 第17页 |
·主要试剂 | 第17-18页 |
·引物 | 第18页 |
·试验原理 | 第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23页 |
·cDNA的3’RACE反应 | 第20-21页 |
·cDNA的5’RACE反应 | 第21-22页 |
·cDNA的5’/3’RACE反应产物的克隆及测序 | 第22-2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30页 |
·CHSP基因全长cDNA克隆 | 第23-26页 |
·3’RACE扩增 | 第23-24页 |
·5’RACE扩增 | 第24-25页 |
·CHSP基因cDNA全长序列的拼接 | 第25-26页 |
·CHSP蛋白质的特征分析 | 第26-30页 |
·CHSP的ORF及其氨基酸序列的预测 | 第26-28页 |
·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 第28-29页 |
·CHSP氨基酸组成及理化性质分析 | 第29页 |
·CHSP蛋白亲水/疏水性分析 | 第29页 |
·CHSP蛋白信号肽预测 | 第29-30页 |
3 讨论 | 第30-31页 |
4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茶树CHSP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32-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试验方法和步骤 | 第32-36页 |
·表达载体pET 32α-C的构建 | 第32-33页 |
·表达载体转化表达菌株BL21trxB(DE3) | 第33-34页 |
·诱导原核表达 | 第34页 |
·目的蛋白的检测 | 第34-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38页 |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6-37页 |
·CHSP基因编码区的扩增和产物的回收 | 第36页 |
·CHSP基因编码区的克隆与检测 | 第36-37页 |
·PCR产物与pET-32α(+)的酶切 | 第37页 |
·重组质粒pET32α-C的检测 | 第37页 |
·目的蛋白的检测 | 第37-38页 |
3 讨论 | 第38-39页 |
·目的基因的酶切 | 第38页 |
·CHSP原核表达易形成包涵体 | 第38-39页 |
4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茶树泛素活化酶(UAE)基因全长cDNA克隆 | 第40-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页 |
·材料 | 第40页 |
·引物 | 第40页 |
·试验方法 | 第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52页 |
·UAE基因全长cDNA克隆 | 第40-45页 |
·3’RACE扩增 | 第40-42页 |
·5’RACE扩增 | 第42-43页 |
·UAE基因cDNA全长序列的拼接 | 第43-45页 |
·UAE蛋白质的特征分析 | 第45-52页 |
·UAE的ORF及其氨基酸序列的预测 | 第45-49页 |
·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 第49-51页 |
·UAE氨基酸组成及理化性质分析 | 第51页 |
·UAE蛋白亲水/疏水性分析 | 第51页 |
·UAE蛋白信号肽预测 | 第51-52页 |
3 讨论 | 第52-53页 |
·泛素及其功能 | 第52页 |
·泛素活化酶及泛素体系 | 第52-53页 |
4 小结 | 第53-54页 |
全文总结 | 第54-55页 |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历 | 第62页 |
在读期间的科研学术成果目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