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 甘薯概述 | 第11-12页 |
2 甘薯渣膳食纤维的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膳食纤维的定义 | 第12-13页 |
·甘薯渣膳食纤维的组成 | 第13页 |
·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结构 | 第13-14页 |
·甘薯渣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 第14-16页 |
·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方法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应用 | 第17-19页 |
3 灵芝菌概述 | 第19-21页 |
·灵芝的生理功能 | 第20-21页 |
4 灵芝菌发酵甘薯渣产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酶法提取分离甘薯渣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研究 | 第23-34页 |
前言 | 第2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3-25页 |
·材料 | 第23-24页 |
·方法 | 第24-25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25-32页 |
·纤维素酶用量对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 | 第25-26页 |
·淀粉酶用量对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 | 第26页 |
·糖化酶用量对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酶作用时间对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酶反应pH对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酶反应温度对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 | 第29页 |
·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条件 | 第29-30页 |
·检验正交试验结果 | 第30-32页 |
·酶-重量法测定与酶法测定甘薯渣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比较 | 第32页 |
3 讨论 | 第32-33页 |
·酶在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作用 | 第32页 |
·碱液选取 | 第32-33页 |
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不同菌种和诱导剂对发酵甘薯渣产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影响 | 第34-44页 |
前言 | 第3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4-38页 |
·材料 | 第34-35页 |
·方法 | 第35-3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甘薯及甘薯渣的营养成分 | 第38页 |
·菌种对发酵甘薯渣产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影响 | 第38-39页 |
·混合菌种对发酵甘薯渣产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影响 | 第39-41页 |
·纤维素基质对灵芝菌发酵产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影响 | 第41页 |
·甘蔗渣浓度对其可溶性膳食纤维产量的影响 | 第41页 |
·溶液基质对灵芝菌发酵产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影响 | 第41-42页 |
3 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灵芝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44-52页 |
前言 | 第4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4-45页 |
·材料 | 第44-45页 |
·方法 | 第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0页 |
·甘薯渣浓度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氮源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 | 第46页 |
·C/N比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发酵时间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发酵温度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接种量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 | 第49页 |
·发酵初始pH值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3 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灵芝菌在5L发酵罐中发酵甘薯渣的扩大及发酵液的防腐保存 | 第52-58页 |
前言 | 第5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2-54页 |
·材料 | 第52-53页 |
·方法 | 第53-54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54-57页 |
·灵芝菌发酵甘薯渣的扩大 | 第54页 |
·发酵上清液与发酵酶解液的比较 | 第54-55页 |
·丙酸钙对发酵上清液的保存影响 | 第55-56页 |
·苯甲酸钠对发酵上清液的保存影响 | 第56-57页 |
3 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本文的创新点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 第59-60页 |
一. 创新点 | 第59页 |
二. 下一步工作计划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71页 |
附图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