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3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2 结构陶瓷材料中典型的增韧机制 | 第11-15页 |
1.2.1 应力诱导相变增韧 | 第12-13页 |
1.2.2 颗粒增韧 | 第13页 |
1.2.3 微裂纹增韧 | 第13-15页 |
1.3 显微结构对陶瓷断裂韧性的影响 | 第15-18页 |
1.3.1 裂纹扩展路径与显微结构的关系 | 第15-17页 |
1.3.2 裂纹扩展阻力曲线 | 第17-18页 |
1.4 金属材料低温性能 | 第18-20页 |
1.5 高分子材料低温特性 | 第20-21页 |
1.6 先进结构陶瓷材料低温性能 | 第21-34页 |
1.6.1 氧化锆基结构陶瓷的低温性能研究 | 第22-31页 |
1.6.2 氧化铝陶瓷的低温性能 | 第31-33页 |
1.6.3 非氧化物陶瓷的低温性能研究 | 第33-34页 |
1.7 论文内容与结构 | 第34页 |
1.8 主要创新成果 | 第34-36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36-44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36页 |
2.2 陶瓷材料烧结技术 | 第36-37页 |
2.2.1 常压烧结 | 第36-37页 |
2.2.2 热压烧结 | 第37页 |
2.2.3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 第37页 |
2.3 陶瓷材料低温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 第37-43页 |
2.3.1 低温环境的获得 | 第37-38页 |
2.3.2 抗弯强度 | 第38页 |
2.3.3 断裂韧性 | 第38-42页 |
2.3.4 硬度 | 第42页 |
2.3.5 压缩强度 | 第42页 |
2.3.6 热膨胀 | 第42-43页 |
2.4 分析表征方法 | 第43-44页 |
第3章 氧化钇含量对氧化锆陶瓷性能的影响 | 第44-59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实验和研究方法 | 第44-45页 |
3.3 不同Y_2O_3含量ZrO_2陶瓷的相组成及显微结构 | 第45-48页 |
3.4 不同Y_2O_3含量ZrO_2陶瓷的低温力学特性 | 第48-51页 |
3.5 不同Y_2O_3含量ZrO_2的in-situRaman分析 | 第51-53页 |
3.6 Y-TZP的相变热力学分析 | 第53-55页 |
3.7 4.0Y-ZrO_2中四方相特性研究 | 第55-58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温度对氧化铝陶瓷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59-79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实验和研究方法 | 第59-61页 |
4.2.1 半透明Al_2O_3陶瓷的制备工艺 | 第59-60页 |
4.2.2 不同玻璃相含量Al_2O_3陶瓷制备工艺及研究方法 | 第60-61页 |
4.3 低温下Al_2O_3单晶晶格常数计算 | 第61-63页 |
4.4 半透明Al_2O_3陶瓷低温性能研究 | 第63-67页 |
4.4.1 半透明Al_2O_3陶瓷晶相显微结构 | 第63页 |
4.4.2 半透明Al_2O_3陶瓷室温及低温下力学性能 | 第63-66页 |
4.4.3 半透明Al_2O_3陶瓷室温及低温下的断裂模式 | 第66-67页 |
4.5 不同玻璃相含量Al_2O_3陶瓷低温特性 | 第67-77页 |
4.5.1 不同玻璃相含量Al_2O_3样品晶相分析 | 第67-68页 |
4.5.2 抗弯强度及其Weibull分布 | 第68-71页 |
4.5.3 断裂韧性及其Weibull分布 | 第71-75页 |
4.5.4 99%Al_2O_3低温断裂模式的变化 | 第75-7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5章 烧结制度和测试温度对ZTA性能的影响 | 第79-88页 |
5.1 引言 | 第79页 |
5.2 实验和研究方法 | 第79-80页 |
5.3 ZTA试样XRD分析及显微结构 | 第80-83页 |
5.4 ZTA试样室温及低温力学性能 | 第83-85页 |
5.5 影响ZTA室温及低温力学性能的因素探讨 | 第85-8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6章 可加工云母玻璃陶瓷低温性能研究 | 第88-96页 |
6.1 引言 | 第88页 |
6.2 实验和研究方法 | 第88-89页 |
6.3 可加工云母玻璃陶瓷的相组成与微观结构表征 | 第89-90页 |
6.4 可加工云母玻璃陶瓷室温及低温力学性能 | 第90-93页 |
6.5 可加工云母玻璃陶瓷的低温热学性质 | 第93-94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6页 |
致谢 | 第106-108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