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9-20页 |
1.3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 第21-28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2.1.1 国家建构理论 | 第21页 |
2.1.2 政治社会化理论 | 第21-22页 |
2.1.3 社会认同理论 | 第22页 |
2.2 研究设计 | 第22-28页 |
2.2.1 调查对象 | 第23-25页 |
2.2.2 调查方法 | 第25页 |
2.2.3 问卷编制 | 第25-26页 |
2.2.4 统计与记分方法 | 第26-27页 |
2.2.5 研究假设 | 第27-28页 |
第3章 不同阶段青少年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分析 | 第28-52页 |
3.1 不同阶段青少年国家认同现状 | 第28-41页 |
3.1.1 认知维度现状 | 第28-32页 |
3.1.2 评价维度现状 | 第32-38页 |
3.1.3 情感维度现状 | 第38-41页 |
3.2 不同阶段青少年民族认同现状 | 第41-49页 |
3.2.1 认知维度现状 | 第41-44页 |
3.2.2 评价维度现状 | 第44-47页 |
3.2.3 情感维度现状 | 第47-49页 |
3.3 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一致性的发展趋势分析 | 第49-52页 |
第4章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57页 |
4.1 民族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53页 |
4.2 国家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 第53-54页 |
4.3 对策建议 | 第54-57页 |
第5章 结论与不足 | 第57-59页 |
5.1 本研究的结论 | 第57页 |
5.2 本研究的不足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