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3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5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3页 |
6 主要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 第14-21页 |
1 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中等职业教育 | 第14页 |
·英语课堂 | 第14页 |
·有效性教学 | 第14-15页 |
2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背景 | 第15-17页 |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 第15-16页 |
·就业市场的客观需求 | 第16页 |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目标 | 第16-17页 |
3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 | 第17-21页 |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 第17页 |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7-18页 |
·维果次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8-19页 |
·多元智能理论 | 第19-21页 |
第三章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现状——以湘潭生物科技学校为例 | 第21-32页 |
1 湘潭生物科技学校概况 | 第21页 |
2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学科教学的现状分析 | 第21-26页 |
·学生现状 | 第22-23页 |
·教师现状 | 第23-24页 |
·教材现状 | 第24页 |
·教学现状 | 第24-26页 |
·课堂教学 | 第25页 |
·教学方法 | 第25-26页 |
·教学评价 | 第26页 |
3 影响中职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 | 第26-32页 |
·教师方面的因素 | 第26-27页 |
·学生方面的因素 | 第27-30页 |
·心智能力 | 第27-28页 |
·知识基础 | 第28-29页 |
·学习兴趣 | 第29页 |
·学习习惯 | 第29页 |
·学习方法 | 第29-30页 |
·教材方面的因素 | 第30-32页 |
·教材的难易程度 | 第30-31页 |
·教材的编排体系 | 第31页 |
·教材的呈现方式 | 第31页 |
·教学手段方面的因素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提高中职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对策 | 第32-45页 |
1 学生方面 | 第32-34页 |
·提高认识,重视英语课教学 | 第32-33页 |
·狠抓基础,注重兴趣 | 第33-34页 |
2 教师方面 | 第34-36页 |
·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有效的能力发展 | 第34页 |
·发挥主导性,提高课堂效率 | 第34-35页 |
·促进自身教学有效性 | 第35页 |
·建立激励制度 | 第35-36页 |
3 教学影响方面 | 第36-42页 |
·教科书 | 第36-37页 |
·与专业课相结合形成特色 | 第36-37页 |
·开发校本教材,增强英语教学实用性 | 第37页 |
·教学手段 | 第37-38页 |
·教学方法 | 第38-39页 |
·教学组织形式 | 第39-41页 |
·推行分层教学、分层考核 | 第39-40页 |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 第40-41页 |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 第41-42页 |
4 英语学科教学评价要多样化 | 第42-45页 |
·评价的多元化 | 第42-43页 |
·教学评价要体现学生的主体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附录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