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排子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二段储层预测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 研究重点及关键技术 | 第10-11页 |
1.3.1 研究重点 | 第10页 |
1.3.2 关键技术 | 第10-11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2-14页 |
第2章 区域概况 | 第14-23页 |
2.1 评价目标概况 | 第14-16页 |
2.1.1 评价区位置 | 第14页 |
2.1.2 地质背景 | 第14-16页 |
2.2 三维资料情况 | 第16-18页 |
2.3 油藏地质特征 | 第18-22页 |
2.3.1 构造特征 | 第18-19页 |
2.3.2 地层特征 | 第19-21页 |
2.3.3 沉积储层特征 | 第21-22页 |
2.3.4 流体特征 | 第22页 |
2.4 区域概况总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精细构造解释技术 | 第23-37页 |
3.1 层位标定与追踪 | 第24-31页 |
3.1.1 合成地震记录 | 第24-27页 |
3.1.2 层位追踪解释 | 第27-31页 |
3.2 断层解释 | 第31-33页 |
3.2.1 断层的剖面解释 | 第31页 |
3.2.2 断层的平面解释 | 第31-33页 |
3.3 刻画深浅断裂 | 第33-37页 |
第4章 地震属性技术 | 第37-69页 |
4.1 地震属性概述 | 第37-38页 |
4.2 地震属性提取和优选 | 第38-48页 |
4.2.1 地震属性提取 | 第38-43页 |
4.2.2 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分析 | 第43-46页 |
4.2.3 地震属性优选 | 第46-48页 |
4.3 地震属性刻画湖岸线 | 第48-58页 |
4.4 失利井分析 | 第58-61页 |
4.5 识别滩坝砂体圈闭 | 第61-69页 |
第5章 地震反演技术 | 第69-86页 |
5.1 地震反演概述 | 第69-73页 |
5.1.1 地震反演原理 | 第69-71页 |
5.1.2 地震反演方法 | 第71-72页 |
5.1.3 工区地震资料分析 | 第72-73页 |
5.2 SMI电阻率反演 | 第73-83页 |
5.2.1 测井资料预处理 | 第73-76页 |
5.2.2 精细储层标定 | 第76-79页 |
5.2.3 模型框架建立 | 第79-81页 |
5.2.4 波形指示模拟 | 第81-83页 |
5.3 地震反演识别滩坝砂体圈闭 | 第83-86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6-87页 |
6.1 结论 | 第86页 |
6.2 建议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