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X乡留守儿童管理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一、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留守儿童逐渐增多 | 第9页 |
二、家庭结构变化,催生新一代留守儿童问题 | 第9-10页 |
三、留守儿童管理问题亟待解决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0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0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12页 |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一、留守儿童 | 第13页 |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 | 第13-14页 |
三、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14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一、公共政策系统 | 第14-15页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5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一、国外研究 | 第15-16页 |
二、国内研究 | 第16-17页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及发展趋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泉州市X乡留守儿童管理问题 | 第19-27页 |
第一节 研究区域 | 第19页 |
第二节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 第19页 |
一、问卷设计 | 第19页 |
二、数据来源与问卷调查 | 第19页 |
第三节 问卷人口统计信息 | 第19-21页 |
一、留守儿童年龄结构 | 第19-20页 |
二、留守类型 | 第20页 |
三、留守儿童监护人 | 第20页 |
四、留守儿童家庭结构 | 第20-21页 |
第四节 留守儿童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 | 第21-22页 |
二、留守儿童教育 | 第22页 |
三、留守儿童安全 | 第22-23页 |
四、留守儿童心理 | 第23页 |
第五节 留守儿童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3-26页 |
一、社会坏境方面 | 第23-24页 |
二、学校方面 | 第24-25页 |
三、家庭方面 | 第25-26页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农村留守儿童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27-34页 |
第一节 社会与政府方面 | 第27-30页 |
一、加快社会管理规划体制创新 | 第27-28页 |
二、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在农村的普及与社会宣传力度 | 第28页 |
三、严格依法治教,依法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 第28页 |
四、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 第28-29页 |
五、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保障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学校方面 | 第30-31页 |
一、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进入农村中小学课堂 | 第30页 |
二、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预防与咨询治疗 | 第30页 |
三、强化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 第30-31页 |
四、落实农村素质教育政策 | 第31页 |
五、大力推进中小学校课程改革 | 第31页 |
六、消除校园歧视,关注后进学生 | 第31页 |
第三节 家庭方面 | 第31-32页 |
一、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 第32页 |
二、倡导“成长陪伴”家庭教育 | 第32页 |
第四节 留守儿童方面 | 第32-33页 |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 第32页 |
二、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 | 第32页 |
三、学会调控情绪,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 | 第32-33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4-36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创新之处 | 第35页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附录 | 第37-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个人简历 | 第44-4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