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主客体作用的有机薄膜的构筑与功能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9-24页
    1.1 交替沉积组装第9-18页
        1.1.1 构筑基元与组装推动力的发展第10-12页
        1.1.2 结构与功能第12-15页
        1.1.3 从常规组装到非常规组装第15-18页
    1.2 基于主客体作用的界面超分子组装第18-22页
    1.3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第22-24页
第2章 界面超分子聚合物薄膜的构筑与功能第24-38页
    2.1 本章引论第24-26页
    2.2 实验部分第26-29页
        2.2.1 试剂与材料第26页
        2.2.2 实验仪器与方法第26-27页
        2.2.3 合成与表征第27-28页
        2.2.4 基底的修饰第28页
        2.2.5 组装推动力的研究第28页
        2.2.6 多层薄膜吸附动力学的研究第28页
        2.2.7 多层薄膜的组装第28页
        2.2.8 多层薄膜的光催化性质研究第28-2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9-37页
        2.3.1 基底的修饰第29页
        2.3.2 多层薄膜的组装推动力研究第29-32页
        2.3.3 多层薄膜的吸附动力学第32-33页
        2.3.4 多层薄膜的组装第33-35页
        2.3.5 多层薄膜的催化性质研究第35-37页
    2.4 本章小结和展望第37-38页
第3章 含葫芦[8]脲多层薄膜构筑于光调控的可逆分子识别第38-53页
    3.1 本章引论第38-39页
    3.2 实验部分第39-43页
        3.2.1 试剂与材料第39-40页
        3.2.2 仪器与方法第40页
        3.2.3 合成与表征第40-42页
        3.2.4 溶液配制第42页
        3.2.5 多层薄膜制备第42页
        3.2.6 水溶液及薄膜中偶氮苯顺反异构行为研究第42页
        3.2.7 紫精分子的可逆吸附和释放第42-4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3-51页
        3.3.1 溶液中超分子复合物的研究第43-44页
        3.3.2 多层薄膜的沉积制备第44-46页
        3.3.3 水溶液及薄膜中偶氮的苯顺反异构行为研究第46-48页
        3.3.4 光控的可逆分子识别第48-51页
    3.4 本章小结和展望第51-53页
第4章 含柱[6]芳烃多层薄膜的构筑与多重响应的分子识别第53-76页
    4.1 本章引论第53-54页
    4.2 实验部分第54-59页
        4.2.1 试剂和材料第54页
        4.2.2 仪器与方法第54-55页
        4.2.3 合成与表征第55-57页
        4.2.4 基底的修饰第57页
        4.2.5 溶液中主客体相互作用研究第57-58页
        4.2.6 多层薄膜的构筑第58页
        4.2.7 溶剂效应控制的客体分子的吸附和释放第58-59页
        4.2.8 pH控制的客体分子的吸附和释放第5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9-75页
        4.3.1 溶液中WP6和MV主客体作用研究第59-60页
        4.3.2 含WP6的多层薄膜的构筑第60-65页
        4.3.3 溶剂效应控制的客体分子可逆识别第65-69页
        4.3.4 pH效应控制的客体分子可逆识别第69-75页
    4.4 本章小结和展望第75-76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3页
致谢第83-8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诱发柴油机SCR系统沉积物生成的临界添蓝流量无量纲模型研究
下一篇:溶胶凝胶ZnO-CdO薄膜的晶体生长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