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广播加密的叛逆者追踪研究及其应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叛逆者追踪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数字版权保护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8-19页 |
第2章 对称叛逆者追踪方案 | 第19-28页 |
·门限叛逆者追踪方案 | 第19-21页 |
·一级门限叛逆者追踪方案 | 第19-20页 |
·二级门限叛逆者追踪方案 | 第20-21页 |
·对称公钥叛逆者追踪方案 | 第21-23页 |
·对称公钥叛逆者追踪基本原理 | 第21-23页 |
·对称公钥叛逆者追踪方案分析 | 第23页 |
·动态叛逆者追踪方案 | 第23-25页 |
·动态叛逆者追踪基本原理 | 第24-25页 |
·动态叛逆者追踪方案分析 | 第25页 |
·序贯叛逆者追踪方案 | 第25-27页 |
·序贯叛逆者追踪基本原理 | 第26页 |
·序贯叛逆者追踪方案分析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非对称叛逆者追踪方案 | 第28-38页 |
·基于可信第三方的非对称叛逆者追踪方案 | 第28-29页 |
·基于可信第三方追踪方案基本原理 | 第28-29页 |
·基于可信第三方追踪方案分析 | 第29页 |
·自强迫非对称叛逆者追踪方案 | 第29-31页 |
·不经意多项式估值协议 | 第29-30页 |
·自强迫追踪方案基本原理 | 第30-31页 |
·自强迫追踪方案分析 | 第31页 |
·匿名非对称叛逆者追踪方案 | 第31-34页 |
·非交互的不经意传输 | 第31-32页 |
·零知识证明 | 第32页 |
·匿名方案基本原理 | 第32-33页 |
·匿名方案分析 | 第33-34页 |
·基于NTRU加密系统的叛逆者追踪方案 | 第34-37页 |
·NTRU公钥密码系统 | 第34-35页 |
·中国剩余定理 | 第35页 |
·NTRU方案基本原理 | 第35-36页 |
·NTRU方案分析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一种改进的数字版权保护模型 | 第38-46页 |
·概述 | 第38页 |
·双线性映射 | 第38-39页 |
·模型描述 | 第39-40页 |
·整体框架 | 第39页 |
·电子证书和电子解密密钥的分发 | 第39页 |
·软件安装及撤销 | 第39-40页 |
·模型应用 | 第40-43页 |
·电子证书生成 | 第40页 |
·解密密钥生成 | 第40-41页 |
·电子证书发布 | 第41-42页 |
·软件安装 | 第42-43页 |
·追踪和撤销 | 第43页 |
·性能分析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第5章 叛逆者追踪方案在多频道付费电视中的应用 | 第46-54页 |
·概述 | 第46页 |
·拉格朗日插值法 | 第46-47页 |
·Kim方案 | 第47-48页 |
·对Kim方案的攻击 | 第48-49页 |
·改进方案 | 第49-53页 |
·方案描述 | 第49-52页 |
·安全性分析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