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基于疗法因子的森林康养基地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目的第12页
        1.1.3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第13-16页
        1.2.1 研究内容第13-15页
        1.2.2 研究框架第15-16页
    1.3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第16-17页
        1.3.1 研究重点第16页
        1.3.2 研究难点第16-17页
        1.3.3 研究创新点第17页
    1.4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二章 基础理论研究与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第18-40页
    2.1 主要支撑理论第18-22页
        2.1.1 森林医学理论第18页
        2.1.2 恢复性环境理论第18-20页
        2.1.3 园艺疗法理论第20-21页
        2.1.4 循证设计理论第21-22页
    2.2 不同学科背景下的森林康养基地及其实践应用研究第22-33页
        2.2.1 医学视角下的森林康养基地研究综述第22-24页
        2.2.2 医学视角下的森林康养基地研究案例第24-26页
        2.2.3 环境心理学视角下的森林康养基地研究综述第26-29页
        2.2.4 环境心理学视角下的森林康养基地研究案例第29-31页
        2.2.5 景观设计学视角下的森林康养基地研究综述第31-32页
        2.2.6 景观设计学视角下的森林康养基地研究案例第32-33页
    2.3 国内外森林康养基地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分析第33-38页
        2.3.1 发展历程第33-35页
        2.3.2 研究现状分析第35-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疗法因子及与康养基地关联研究第40-50页
    3.1 疗法因子的概念、组成及分布特征第40-44页
        3.1.1 森林疗法因子概念界定第40页
        3.1.2 森林疗法因子的组成及分布特征第40-44页
    3.2 疗法因子对基地康养景观康复效果的作用第44-47页
        3.2.1 疗法因子对人体心理恢复的作用第45-46页
        3.2.2 疗法因子对人体生理的影响第46-47页
    3.3 疗法因子对基地康养景观规划设计的影响第47-49页
        3.3.1 疗法因子对规划布局的影响第47-48页
        3.3.2 疗法因子对康养步道规划的影响第48页
        3.3.3 疗法因子对植被优化设计的影响第48-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森林疗法因子质量分析与评价第50-77页
    4.1 空气负离子检测分析与评价第50-58页
        4.1.1 仪器设备与研究方法第50-51页
        4.1.2 结果与分析第51-58页
        4.1.3 结论与建议第58页
    4.2 声景环境分析与评价第58-65页
        4.2.1 仪器设备与研究方法第58-59页
        4.2.2 结果与分析第59-64页
        4.2.3 结论与建议第64-65页
    4.3 空气质量(PM2.5)检测分析与评价第65-70页
        4.3.1 仪器设备与研究方法第65-66页
        4.3.2 结果与分析第66-69页
        4.3.3 结论与建议第69-70页
    4.4 植被条件与有益植物分析与评价第70-75页
        4.4.1 植被条件现状第70-71页
        4.4.2 植被条件评价第71-73页
        4.4.3 主要植物植物精气分析第73-74页
        4.4.4 结论与建议第74-75页
    4.5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五章 森林康养基地规划设计实证研究第77-103页
    5.1 研究区概况第77-79页
        5.1.1 区位及面积第77页
        5.1.2 交通条件第77-78页
        5.1.3 与上位规划的关系分析第78-79页
    5.2 基地规划设计目标原则第79-81页
        5.2.1 规划设计目标第79-80页
        5.2.2 规划设计原则第80-81页
    5.3 分区布局规划设计第81-86页
        5.3.1 基地规划布局总体构思第82页
        5.3.2 基地功能分区规划结构第82-85页
        5.3.3 具体功能分区第85-86页
    5.4 康养步道规划设计第86-91页
        5.4.1 步道选线第87-88页
        5.4.2 步道分类规划第88-90页
        5.4.3 步道疗法空间设施规划第90页
        5.4.4 步道详细规划设计第90-91页
    5.5 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第91-92页
        5.5.1 康养基地构筑物第91-92页
        5.5.2 康养基地工程管线设计及竖向设计第92页
    5.6 植被优化与康养植物设计第92-101页
        5.6.1 植被优化设计第92-95页
        5.6.2 基地郁闭度优化第95-96页
        5.6.3 康养植物设计第96-101页
    5.7 标识系统与疗法程序设计第101-102页
        5.7.1 森林疗法标识系统设计第101页
        5.7.2 森林疗法程序设计第101-102页
    5.8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03-107页
    6.1 研究结论第103-105页
    6.2 研究展望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5页
附录一 测量样地表第115-12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第121-123页
致谢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哈尔滨市区级综合性公园适老化设计研究
下一篇:大空间商业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