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7-23页 |
1.1 引言 | 第7-8页 |
1.2 多组分贵金属纳米结构的主要分类 | 第8-16页 |
1.2.1 合金结构 | 第8-9页 |
1.2.2 核壳结构 | 第9-11页 |
1.2.3 分段结构 | 第11-12页 |
1.2.4 单晶贵金属纳米晶体 | 第12-13页 |
1.2.5 孪晶贵金属纳米晶体 | 第13-16页 |
1.3 贵金属纳米晶体的一般合成方法 | 第16-21页 |
1.3.1 种子调节生长法 | 第16-17页 |
1.3.2 多元醇法 | 第17-18页 |
1.3.3 电化学法 | 第18-19页 |
1.3.4 光化学法 | 第19-21页 |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具有五重孪晶结构的Pd-Au-Pd分段纳米棒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23-43页 |
2.1 引言 | 第23-25页 |
2.2 实验药品和方法 | 第25-27页 |
2.2.1 实验药品 | 第25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2.3 五重孪晶分段结构Pd-Au-PdNRs的制备 | 第26页 |
2.2.4 五重孪晶分段结构Pd-Au-PdNRs催化性能检测 | 第26-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42页 |
2.3.1 具有五重孪晶结构的分段Pd-Au(NB)-PdNRs | 第27-30页 |
2.3.2 种子的影响 | 第30-35页 |
2.3.3 H_2PdCl_4浓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2.3.4 KI浓度的影响 | 第36-38页 |
2.3.5 机理研究 | 第38-40页 |
2.3.6 原位拉曼检测 | 第40-41页 |
2.3.7 对硝基苯酚催化检测 | 第41-4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一步法合成中空Pt-Ag纳米线的机理研究 | 第43-63页 |
3.1 引言 | 第43-44页 |
3.2 实验药品和方法 | 第44-46页 |
3.2.1 实验药品 | 第44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4-45页 |
3.2.3 中空Pt-Ag纳米线的制备 | 第45页 |
3.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5-4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61页 |
3.3.1 中空Pt-Ag纳米线 | 第46-47页 |
3.3.2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47-50页 |
3.3.3 NaOH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4 伽伐尼刻蚀和共还原 | 第51-54页 |
3.3.5 其它因素的影响 | 第54-56页 |
3.3.6 纳米线的机理研究 | 第56-58页 |
3.3.7 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58-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