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引言 | 第19-2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7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20-23页 |
1.1.1 试验动物 | 第20页 |
1.1.2 试验鸡群饲养管理 | 第20-21页 |
1.1.3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21-22页 |
1.1.4 主要试验试剂 | 第22页 |
1.1.5 主要软件工具 | 第22-23页 |
1.2 试验操作与方法 | 第23-26页 |
1.2.1 性状数据采集与计算 | 第23-24页 |
1.2.2 全基组的DNA提取 | 第24页 |
1.2.3 基因组DNA的浓度和纯度检测 | 第24-25页 |
1.2.4 BMP6基因PCR扩增引物设计 | 第25-26页 |
1.2.5 金寨黑鸡基因组DNA-pooling构建与PCR反应 | 第26页 |
1.2.6 DNA-poolingPCR产物测序与分析 | 第26页 |
1.2.7 金寨黑鸡BMP6基因PCR-RFLP引物和酶的选择 | 第26页 |
1.2.8 金寨黑鸡BMP6基因PCR-RFLP试验 | 第26页 |
1.3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6-2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7-34页 |
2.1 金寨黑鸡种质特性研究 | 第27-31页 |
2.1.1 外貌特征 | 第27-29页 |
2.1.2 体尺性状 | 第29页 |
2.1.3 屠宰性能 | 第29页 |
2.1.4 生长性能 | 第29-30页 |
2.1.5 产蛋性能 | 第30-31页 |
2.2 金寨黑鸡BMP6基因多态性检测 | 第31-32页 |
2.2.1 金寨黑鸡BMP6基因DNA-pooling检测结果 | 第31页 |
2.2.2 PCR-RFLP试验结果 | 第31-32页 |
2.3 金寨黑鸡BMP6基因群体遗传学分析 | 第32页 |
2.4 BMP6基因A76150G位点多态性与金寨黑鸡生产性能分析 | 第32-34页 |
3 讨论 | 第34-35页 |
3.1 金寨黑鸡种质特性 | 第34-35页 |
3.2 BMP6基因多态性 | 第35页 |
3.3 BMP6基因多态性与生产性能关联分析 | 第35页 |
4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2页 |
作者简介 | 第42-4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