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肝硬化的无创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 第13-28页 |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肝硬化的认识 | 第13-22页 |
| 一、肝组织病理评分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二、无创诊断的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 三、现代医学抗肝硬化治疗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 第二节 中医对肝硬化的认识 | 第22-28页 |
| 一、病名 | 第22页 |
| 二、肝硬化病因病机 | 第22-23页 |
| 三、肝硬化临床分型 | 第23页 |
| 四、中医临床分型与病理、FibroScan及血清学指标关系 | 第23-24页 |
| 五、治法 | 第24-28页 |
| 第二章 瞬时弹性成像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诊断估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应用价值 | 第28-41页 |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第28页 |
|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 第28-33页 |
| 一、研究对象 | 第28-30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30-33页 |
| 第三节 结果 | 第33-37页 |
| 一、研究完成情况和基线特征 | 第33-34页 |
| 二、LSM值、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和肝脏组织病理相关性关系 | 第34-35页 |
| 三、FibroScan、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及二者联合诊断乙肝肝硬化的性能分析 | 第35-36页 |
| 四、FibroScan、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及二者联合的最佳截断值和性能 | 第36-37页 |
| 第四节 讨论 | 第37-41页 |
| 第三章 软肝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研究 | 第41-57页 |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第41页 |
|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 第41-45页 |
| 一、研究对象 | 第41-42页 |
| 二、临床试验方法 | 第42页 |
| 三、治疗方法 | 第42-43页 |
| 四、观察指标 | 第43-44页 |
| 五、疗效评价标准 | 第44页 |
| 六、不良反应处理 | 第44页 |
| 七、法规和伦理 | 第44页 |
| 八、统计方法 | 第44-45页 |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第45-51页 |
| 一、研究完成情况和基线特征 | 第45-46页 |
| 二、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第46-47页 |
| 三、治疗后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变化 | 第47-48页 |
| 四、两组治疗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和弹性纤维化扫描(TE)的变化 | 第48-50页 |
| 五、治疗后FIB-4指数变化变化 | 第50页 |
| 六、两组治疗前后HBV-DNA阴转率的比较 | 第50-51页 |
| 七、两组治疗前后ALT、AST、PLT、ALB变化 | 第51页 |
| 八、不良反应 | 第51页 |
| 第四节 讨论 | 第51-57页 |
| 一、课题意义 | 第51-52页 |
| 二、组方依据 | 第52-53页 |
| 三、方中药物分析 | 第53-54页 |
| 四、研究结果分析 | 第54-57页 |
| 结语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 附录 | 第66-68页 |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与参与课题情况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附件 | 第70-71页 |
| 详细摘要 | 第7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