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5页 |
1.1 循环肿瘤细胞的捕获方法 | 第17-25页 |
1.1.1 密度梯度离心法 | 第17-18页 |
1.1.2 膜过滤法 | 第18-19页 |
1.1.3 免疫磁珠分离法 | 第19-25页 |
1.1.3.1 磁性纳米微球简介 | 第19页 |
1.1.3.2 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 | 第19-21页 |
1.1.3.3 肿瘤标志物及其特异性结合物 | 第21-22页 |
1.1.3.4 免疫磁珠在CTC早期检测中的应用 | 第22-25页 |
1.2 肿瘤的可视化成像 | 第25-31页 |
1.2.1 荧光成像 | 第25-27页 |
1.2.2 光声成像 | 第27-28页 |
1.2.3 拉曼成像 | 第28-31页 |
1.2.3.1 拉曼效应简介 | 第28页 |
1.2.3.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简介 | 第28-29页 |
1.2.3.3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的应用 | 第29-31页 |
1.3 癌症治疗的方法 | 第31-34页 |
1.3.1 光动力疗法 | 第31-32页 |
1.3.2 光热治疗 | 第32页 |
1.3.2.1 光热治疗简述 | 第32页 |
1.3.2.2 纳米金在光热治疗领域的应用 | 第32页 |
1.3.3 药物缓释 | 第32-34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与意义 | 第34-35页 |
第二章 基于磁性免疫磁珠分离法对循环肿瘤细胞的捕获以及拉曼检测 | 第35-52页 |
2.1 引言 | 第35页 |
2.2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35-38页 |
2.2.1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5-36页 |
2.2.2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36-38页 |
2.3 材料制备方法 | 第38-42页 |
2.3.1 纳米磁性探针合成机理 | 第38-39页 |
2.3.2 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Fe_3O_4)的制备 | 第39页 |
2.3.3 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表面原位合成纳米金(Fe_3O_4@Au) | 第39-40页 |
2.3.4 捕获/检测免疫磁性探针(Fe_3O_4@Au_FA/4-MBA)复合体系的制备 | 第40-41页 |
2.3.4.1 捕获探针(Fe_3O_4@Au-FA)的制备 | 第40页 |
2.3.4.2 用于荧光成像的检测探针(Fe_3O_4@Au-FA/FITC)的制备 | 第40页 |
2.3.4.3 用于拉曼成像的检测探针(Fe_3O_4@Au-FA/4-MBA)的制备 | 第40-41页 |
2.3.5 纳米磁性复合探针的细胞捕获及成像实验 | 第41-42页 |
2.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2-50页 |
2.4.0 扫描电镜结果(SEM) | 第42页 |
2.4.1 透射电镜结果(TEM) | 第42-43页 |
2.4.2 动态光散射实验结果(DLS) | 第43页 |
2.4.3 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XRD) | 第43-44页 |
2.4.4 Zeta电位实验结果 | 第44-45页 |
2.4.5 红外光谱(FTIR)实验结果 | 第45页 |
2.4.6 紫外-可见光(UV-Vis)实验结果 | 第45-46页 |
2.4.7 荧光光谱测试结果 | 第46-47页 |
2.4.8 激光共聚焦(CLSM)实验结果 | 第47-49页 |
2.4.9 Raman实验结果 | 第49-5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三章 基于药物晶体框架的纳米药物缓释体系的设计与构建 | 第52-68页 |
3.1 引言 | 第52-53页 |
3.2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53-54页 |
3.2.1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53页 |
3.2.2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53-54页 |
3.3 材料制备方法 | 第54-56页 |
3.3.1 纳米颗粒形成机理 | 第54页 |
3.3.2 含TRF的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54-55页 |
3.3.3 不含TRF的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55-56页 |
3.3.4 缓释样品的制备 | 第56页 |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6-66页 |
3.4.1 扫描电镜结果(SEM) | 第56-60页 |
3.4.2 透射电镜结果(TEM) | 第60-61页 |
3.4.3 红外光谱数据(FTIR) | 第61页 |
3.4.4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HPLC) | 第61-62页 |
3.4.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 第62-63页 |
3.4.6 紫外-可将光光谱分析(UV-Vis) | 第63-65页 |
3.4.7 体外缓释结果 | 第65-6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四章 金偶联载药体系的合成及其缓释过程的拉曼成像监测 | 第68-85页 |
4.1 引言 | 第68页 |
4.2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68-70页 |
4.2.1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68-69页 |
4.2.2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69-70页 |
4.3 材料制备及实验方法 | 第70-74页 |
4.3.1 RGD偶联无TRF的纳米颗粒(6-MP@Zn~(2+)-RGD) | 第70-71页 |
4.3.2 FITC标记纳米颗粒 | 第71页 |
4.3.3 Au偶联纳米颗粒 | 第71-72页 |
4.3.4 细胞活性测定(MTT)实验 | 第72-73页 |
4.3.5 CLSM实验 | 第73页 |
4.3.6 拉曼mapping实验 | 第73-74页 |
4.3.7 细胞TEM实验 | 第74页 |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4-83页 |
4.4.1 拉曼实验结果 | 第74-75页 |
4.4.2 细胞毒性试验(MTT) | 第75-76页 |
4.4.3 激光共聚焦(CLSM)实验结果 | 第76-79页 |
4.4.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79-80页 |
4.4.5 细胞激光共聚焦拉曼成像(Raman mapping)研究 | 第80-8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5.1 结论 | 第85页 |
5.2 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作者简介 | 第94-95页 |
导师简介 | 第95-96页 |
附件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