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热冬冷地区方案设计阶段建筑空间的节能设计手法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插图索引 | 第10-12页 |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3页 |
| ·国内外建筑节能研究现状与发展 | 第13页 |
| ·建筑空间节能设计的必要性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和范围 | 第13-17页 |
| ·国内外建筑空间研究概述 | 第13-15页 |
|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点及建筑节能研究 | 第15-17页 |
| ·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确定 | 第17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8-20页 |
| 第2章 外部空间的节能设计手法 | 第20-37页 |
| ·外部空间的节能设计策略 | 第20-21页 |
| ·外部空间设计的作用和原则 | 第21-23页 |
| ·室外空间设计的主要作用 | 第21-23页 |
| ·夏热冬冷地区节能设计具体原则 | 第23页 |
| ·外部空间总图设计中的节能手法 | 第23-29页 |
| ·建造位置的合理利用 | 第23-25页 |
| ·建筑总平面布局对建筑节能的影响 | 第25-27页 |
| ·建筑朝向和间距的确定 | 第27-28页 |
| ·建筑外部空间尺度的控制 | 第28-29页 |
| ·容积率与其他经济技术指标的兼容问题 | 第29页 |
| ·利用基地环境等因素达到节能效果 | 第29-36页 |
| ·景观空间的设计 | 第30-35页 |
| ·室外活动空间的设计 | 第35页 |
| ·水源热泵的利用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3章 内部空间的节能设计手法 | 第37-55页 |
| ·合理的内部空间设计 | 第37-39页 |
| ·建筑的体形和平面设计 | 第37-38页 |
| ·建筑剖面设计 | 第38-39页 |
| ·内部空间节能设计的技术策略 | 第39-47页 |
| ·通过自然通风达到节能的建筑空间设计 | 第39-44页 |
| ·通过天然采光达到节能的建筑空间设计 | 第44-46页 |
| ·通过合理的热利用达到节能的建筑空间设计 | 第46-47页 |
| ·将自然要素与内部空间结合设计 | 第47-50页 |
| ·引水入室 | 第47-49页 |
| ·室内绿化 | 第49-50页 |
| ·适合夏热冬冷地区的内部空间组织 | 第50-54页 |
| ·中庭空间 | 第50-51页 |
| ·边庭空间 | 第51-53页 |
| ·地下空间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4章 灰空间的节能设计手法 | 第55-66页 |
| ·灰空间在建筑中的表现和应用 | 第55-57页 |
| ·有关灰空间的研究 | 第55-56页 |
| ·夏热冬冷地区的灰空间设计 | 第56-57页 |
| ·气候缓冲空间设计 | 第57-62页 |
| ·入口空间 | 第58-61页 |
| ·花园阳台空间 | 第61-62页 |
| ·适合夏热冬冷地区的灰空间组织 | 第62-65页 |
| ·院落空间 | 第62-64页 |
| ·架空建筑空间 | 第64-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结论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72页 |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目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