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林业论文

内蒙古草原碳汇协同管理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1 林业碳汇协同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页
        1.2.2 草原碳汇协同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研究评述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第13-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页
        1.3.2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与论文贡献第14-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2 论文贡献第15-17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7-21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7-18页
        2.1.1 草原碳汇管理第17页
        2.1.2 草原碳汇协同管理第17-18页
    2.2 相关理论第18-21页
        2.2.1 协同管理理论第18页
        2.2.2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第18-19页
        2.2.3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第19-21页
第三章 内蒙古草原碳汇协同管理现状及协同方分析第21-30页
    3.1 内蒙古草原碳汇协同管理现状第21页
    3.2 内蒙古草原碳汇协同管理协同方分析第21-30页
        3.2.1 政府部门第21-23页
        3.2.2 生态企业第23-24页
        3.2.3 污染企业第24-26页
        3.2.4 非营利组织第26-27页
        3.2.5 科研机构第27-28页
        3.2.6 大学第28-29页
        3.2.7 牧民第29-30页
第四章 内蒙古草原碳汇协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第30-44页
    4.1 方法选择第30页
    4.2 数据来源第30-32页
    4.3 数据处理第32-33页
        4.3.1 网络结点的选择第32页
        4.3.2 网络关系的确定第32-33页
    4.4 数据分析第33-37页
        4.4.1 从属网络模型建立第33-35页
        4.4.2 社会网络模型建立第35-37页
    4.5 分析过程第37-42页
        4.5.1 从属网络模型分析第37-39页
        4.5.2 社会网络模型分析第39-42页
    4.6 分析结论第42-44页
        4.6.1 基于草原碳汇协同管理从属网络的分析结论第42页
        4.6.2 基于草原碳汇协同管理社会网络的分析结论第42-44页
第五章 内蒙古草原碳汇协同管理建议第44-52页
    5.1 构建内蒙古草原碳汇协同管理一体化模式第44-49页
        5.1.1 协同管理一体化模式构建原则第44-45页
        5.1.2 协同管理一体化模式构建第45-46页
        5.1.3 协同关系说明第46-48页
        5.1.4 协同管理运行机制第48-49页
    5.2 推动协同管理一体化模式发展的建议第49-52页
        5.2.1 促进协同方参与草原碳汇协同管理第49-50页
        5.2.2 优化草原碳汇协同管理的权责体系第50-51页
        5.2.3 加强草原碳汇协同管理过程中协同方之间的协同第51-52页
结论与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致谢第56-57页
附录第57-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南省产业扶贫:理论与案例研究
下一篇:精准扶贫背景下驻村扶贫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