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多枝雾水葛化学成分研究及化合物抑菌、抗炎活性初步考察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第11-12页
序论第12-14页
第一章 雾水葛属植物研究进展第14-26页
    1.1 化学成分研究概况第14-21页
        1.1.1 木脂素类第15-16页
        1.1.2 香豆素类及简单苯丙素类第16页
        1.1.3 黄酮类第16-18页
        1.1.4 五环三萜类第18-19页
        1.1.5 甾醇类第19页
        1.1.6 生物碱类第19-20页
        1.1.7 芳香酯类第20页
        1.1.8 挥发性成分第20-21页
        1.1.9 其它成分第21页
    1.2 药理作用研究概况第21-23页
        1.2.1 抗肿瘤作用第21页
        1.2.2 抗炎镇痛作用第21-22页
        1.2.3 抑菌作用第22页
        1.2.4 抗氧化作用第22页
        1.2.5 调节糖脂代谢第22-23页
        1.2.6 杀虫作用第23页
        1.2.7 抗生育作用第23页
        1.2.8 抗蛇毒作用第23页
    1.3 其它第23-26页
第二章 多枝雾水葛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第26-60页
    2.1 前言第26页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26-27页
        2.2.1 试剂与仪器第26-27页
        2.2.2 药材第27页
    2.3 方法与结果第27-34页
        2.3.1 乙酸乙酯部位制备及分离第27页
        2.3.2 各流份的分离第27-29页
        2.3.3 结果第29-34页
    2.4 结构鉴定第34-55页
    2.5 HPLC指纹图谱研究第55-58页
        2.5.1 仪器与试剂第55-56页
        2.5.2 供试液的制备第56页
        2.5.3 方法与结果第56-58页
    2.6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三章 化合物的抑菌活性试验第60-66页
    3.1 前言第60页
    3.2 材料与仪器第60-61页
        3.2.1 培养基、试药与仪器第60-61页
        3.2.2 菌株第61页
    3.3 实验方法第61-62页
        3.3.1 供试菌悬液的制备第61页
        3.3.2 供试液的制备第61页
        3.3.3 菌株的培养第61-62页
        3.3.4 体外抑菌活性测定第62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62-64页
    3.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四章 化合物的抗炎活性试验第66-74页
    4.1 前言第66页
    4.2 实验材料第66-67页
        4.2.1 材料与仪器第66-67页
        4.2.2 细胞株的继代培养第67页
    4.3 实验方法第67-68页
        4.3.1 细胞株的的继代培养第67页
        4.3.2 供试液的配制第67页
        4.3.3 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第67-68页
        4.3.4 ELISA法测定IL-6含量第68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68-71页
        4.4.1 化合物对人成纤维细胞活力的影响第68-70页
        4.4.2 化合物对IL-6含量的影响第70-71页
    4.5 本章小结第71-7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4-78页
    5.1 总结第74-76页
    5.2 创新点第76页
    5.3 研究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附录1第82-118页
附录2第118-124页
致谢第124-12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健志片的制备及其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功效实验研究
下一篇:舒安益眠片的制备及其改善更年期失眠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