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半翅目害虫论文

中国烟粉虱地理分布、种群遗传结构及其次生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1页
    1 烟粉虱研究概况第13-15页
        1.1 烟粉虱概述第13页
        1.2 烟粉虱隐种及分布第13-14页
        1.3 烟粉虱内共生菌第14-15页
    2 昆虫种群遗传学研究概述第15-21页
        2.1 种群遗传学相关概念和理论第15-17页
        2.2 烟粉虱种群遗传学研究第17页
        2.3 种群遗传学研究常用分子标记方法第17-21页
引言第21-25页
    1 立题依据第21页
    2 研究内容第21-22页
    3 技术路线第22-25页
第二章 我国烟粉虱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研究第25-49页
    1 材料和方法第25-28页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25-26页
            1.1.1 主要试剂第25-26页
            1.1.2 主要仪器第26页
        1.2 实验方法第26-27页
            1.2.1 烟粉虱样本的采集第26页
            1.2.2 烟粉虱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6页
            1.2.3 DNA浓度和纯度的检测第26-27页
            1.2.4 烟粉虱mtDNA COⅠ基因的扩增和测序第27页
        1.3 数据处理第27-28页
            1.3.1 烟粉虱不同隐种的鉴定及系统发育树构建第27-28页
            1.3.2 烟粉虱不同隐种的地理分布及数量比较第28页
            1.3.3 烟粉虱入侵隐种的种群动态分析第2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8-31页
        2.1 烟粉虱隐种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第28-29页
        2.2 烟粉虱在中国的地理分布第29-31页
            2.2.1 烟粉虱入侵隐种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情况第29-30页
            2.2.2 烟粉虱本地隐种在中国的地理分布情况第30-31页
        2.3 烟粉虱不同隐种的数量比较第31页
        2.4 烟粉虱入侵隐种在中国的种群动态分析第31页
    3 讨论第31-34页
    附件第34-49页
第三章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的烟粉虱入侵隐种种群遗传结构研究第49-7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49-52页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49-50页
            1.1.1 主要试剂第49页
            1.1.2 主要仪器第49-50页
        1.2 实验方法第50-51页
            1.2.1 烟粉虱样本的采集及基因组DNA的提取第50页
            1.2.2 烟粉虱mtDNA COⅠ基因的PCR扩增第50-51页
            1.2.3 PCR产物的电泳检测和序列测定第51页
        1.3 数据分析第51-52页
            1.3.1 烟粉虱mtDNA COⅠ基因序列处理第51页
            1.3.2 烟粉虱mtDNA COⅠ基因序列变异分析第51页
            1.3.3 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中性检验第51页
            1.3.4 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分化及分子方差分析第51-52页
            1.3.5 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单倍型分析第5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2-75页
        2.1 烟粉虱MED隐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第52-66页
            2.1.1 烟粉虱MED隐种mtDNA COⅠ基因的序列变异分析第52页
            2.1.2 烟粉虱MED隐种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中性检验第52页
            2.1.3 烟粉虱MED隐种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分化及基因交流分析第52-53页
            2.1.4 烟粉虱MED隐种不同地理种群分子方差分析第53页
            2.1.5 烟粉虱MED隐种单倍型及其地理分布分析第53-66页
        2.2 烟粉虱MEAM1隐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第66-75页
            2.2.1 烟粉虱MEAM1隐种mtDNA COⅠ基因的序列变异分析第66页
            2.2.2 烟粉虱MEAM1隐种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中性检验第66页
            2.2.3 烟粉虱MEAM1隐种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分化及基因交流分析第66页
            2.2.4 烟粉虱MEAM1隐种不同地理种群分子方差分析第66-67页
            2.2.5 烟粉虱MEAM1隐种单倍型及其地理分布分析第67-75页
    3 讨论第75-77页
第四章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烟粉虱入侵隐种种群遗传结构研究第77-9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77-80页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77-78页
            1.1.1 主要试剂第77页
            1.1.2 主要仪器第77-78页
        1.2 实验方法第78-79页
            1.2.1 烟粉虱样本的采集及基因组DNA的提取第78页
            1.2.2 烟粉虱微卫星引物的筛选和合成第78页
            1.2.3 烟粉虱微卫星的PCR扩增第78页
            1.2.4 烟粉虱微卫星的电泳检测和基因分型第78-79页
        1.3 数据分析第79-80页
            1.3.1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79页
            1.3.2 种群遗传分化分析第79-80页
            1.3.3 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第8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0-84页
        2.1 烟粉虱MED隐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第80-82页
            2.1.1 烟粉虱MED隐种5个微卫星位点遗传多态性分析第80-81页
            2.1.2 烟粉虱MED隐种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比较第81页
            2.1.3 烟粉虱MED隐种不同地理种群间遗传分化分析第81-82页
            2.1.4 烟粉虱MED隐种的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第82页
        2.2 烟粉虱MEAM1隐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第82-84页
            2.2.1 烟粉虱MEAM1隐种5个微卫星位点遗传多态性分析第82页
            2.2.2 烟粉虱MEAM1隐种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比较第82-83页
            2.2.3 烟粉虱MEAM1隐种不同地理种群间遗传分化分析第83页
            2.2.4 烟粉虱MEAM1隐种的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第83-84页
    3 讨论第84-86页
    附件第86-97页
第五章 烟粉虱次生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第97-111页
    1 材料和方法第97-99页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97页
            1.1.1 主要试剂第97页
            1.1.2 主要仪器第97页
        1.2 实验方法第97-99页
            1.2.1 烟粉虱样本的采集及基因组DNA的提取第97-98页
            1.2.2 次生内共生菌16S或23S rRNA基因的PCR扩增第98-99页
            1.2.3 PCR产物的电泳检测及结果观察第99页
        1.3 数据处理第9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9-102页
        2.1 烟粉虱MED隐种次生内共生菌感染情况分析第99-100页
            2.1.1 烟粉虱MED隐种次生内共生菌单一感染情况分析第99-100页
            2.1.2 烟粉虱MED隐种次生内共生菌协同感染情况分析第100页
            2.1.3 烟粉虱MED隐种次生内共生菌感染率与地理位置的相关性分析第100页
        2.2 烟粉虱MEAM1隐种次生内共生菌感染情况分析第100-101页
            2.2.1 烟粉虱MEAM1隐种次生内共生菌单一感染情况分析第100-101页
            2.2.2 烟粉虱MEAM1隐种次生内共生菌协同感染情况分析第101页
            2.2.3 烟粉虱MEAM1隐种次生内共生菌感染率与地理位置的相关性分析第101页
        2.3 烟粉虱本地隐种次生内共生菌感染情况分析第101-102页
    3 讨论第102-104页
    附件第104-11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1-113页
    1 总结第111页
    2 创新点第111-112页
    3 展望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5页
致谢第125-127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紫外线UV-B对巴氏新小绥螨生长发育及抗氧化酶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桔小实蝇JH信号通路BdTaiman基因生理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