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 微电网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 电动汽车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4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电力规划研究 | 第22-27页 |
2.1 概述 | 第22页 |
2.2 电力系统规划 | 第22-24页 |
2.2.1 电源规划的特点 | 第22-23页 |
2.2.2 电源规划的原则 | 第23-24页 |
2.3 本文应用的优化算法 | 第24-25页 |
2.3.1 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 第24-25页 |
2.4 CPLEX优化软件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结构及电压等级 | 第27-35页 |
3.1 概述 | 第27页 |
3.2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组网结构 | 第27-29页 |
3.3 交流微电网电压等级 | 第29-30页 |
3.4 直流微电网电压等级 | 第30页 |
3.5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电压等级序列划分 | 第30-3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电源优化配置 | 第35-51页 |
4.1 概述 | 第35页 |
4.2 微电网源及储能单元模型 | 第35-36页 |
4.2.1 风力发电机数学模型 | 第35页 |
4.2.2 光伏发电的数学模型 | 第35-36页 |
4.2.3 储能电池模型 | 第36页 |
4.3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结构与运行模式 | 第36-37页 |
4.4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模型 | 第37-40页 |
4.4.1 目标函数 | 第38页 |
4.4.2 约束函数 | 第38-40页 |
4.5 优化模型求解 | 第40-41页 |
4.6 算例分析及讨论 | 第41-50页 |
4.6.1 算例系统参数 | 第41-43页 |
4.6.2 蒙特卡洛抽样的收敛性 | 第43-44页 |
4.6.3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模型的优化配置 | 第44-45页 |
4.6.4 不同直流负荷比率下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优化配置 | 第45-47页 |
4.6.5 不同直流负荷比率下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与交流微电网优化配置分析比较 | 第47-5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含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规划 | 第51-65页 |
5.1 概述 | 第51页 |
5.2 电动汽车无序充电数学建模 | 第51-53页 |
5.3 微电网扩建模型 | 第53-54页 |
5.4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模型 | 第54-56页 |
5.4.1 经济性成本目标函数 | 第54-55页 |
5.4.2 负荷波动目标函数 | 第55-56页 |
5.4.3 约束函数 | 第56页 |
5.5 优化模型求解 | 第56-57页 |
5.6 算例分析 | 第57-64页 |
5.6.1 算例系统参数 | 第57-59页 |
5.6.2 含无序充电电动汽车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优化配置 | 第59-60页 |
5.6.3 含无序充电电动汽车的交流微电网优化配置 | 第60页 |
5.6.4 含按计划充电电动汽车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优化配置 | 第60-62页 |
5.6.5 含按计划充电电动汽车、与原交流微电网功率交互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优化配置 | 第62-6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65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劳动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