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序论 | 第8-10页 |
一、选题的意义 | 第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8页 |
三、研究创新之处 | 第8-9页 |
四、论文结构与内容 | 第9-10页 |
第一章 我国监察委员会职务犯罪调查权分析 | 第10-15页 |
第一节 监察委员会的性质 | 第10页 |
一、监察委员会的职能 | 第10页 |
二、监察委员会性质分析 | 第10页 |
第二节 监察委员会职务犯罪调查权性质分析 | 第10-12页 |
一、侦查权与调查权的关系 | 第11页 |
二、行使调查权的具体措施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监察委员会调查权如何有效行使 | 第12-13页 |
一、规制留置权的行使 | 第12页 |
二、根据职务犯罪案件的类型对调查权进行细化 | 第12-13页 |
第四节 监察委员会职务犯罪调查程序与调查权的关系 | 第13-15页 |
一、职务犯罪调查权的行使需要合法有效的调查程序保驾护航 | 第13-14页 |
二、职务犯罪调查程序有效避免反腐机构成为权力行使的“利维坦”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我国监察委员会职务犯罪调查程序运作分析 | 第15-18页 |
第一节 监察委员会职务犯罪调查程序运作 | 第15-16页 |
一、监察委员会职权概述 | 第15页 |
二、监察委员会调查程序运作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程序正当模式对调查程序的影响 | 第16-18页 |
一、有效规制调查程序依法运行 | 第16页 |
二、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 | 第16-18页 |
第三章 职务犯罪调查程序运行与控制比较分析 | 第18-27页 |
第一节 美国 | 第18-20页 |
一、检察官直接侦查 | 第18页 |
二、联合调查 | 第18-19页 |
三、指定特别检察官或者独立检察官负责侦查 | 第19页 |
四、大陪审团侦查 | 第19-20页 |
第二节 英国 | 第20-22页 |
第三节 新加坡 | 第22-23页 |
一、强制调查权 | 第22页 |
二、不明财产推定权 | 第22页 |
三、无证逮捕权 | 第22-23页 |
四、调查保障权 | 第23页 |
五、武力搜查权 | 第23页 |
第四节 我国香港地区 | 第23-25页 |
一、特别调查权 | 第24页 |
二、廉政公署管辖案件范围广泛 | 第24页 |
三、拥有专门的特殊调查队伍 | 第24-25页 |
第五节 域外职务犯罪侦查程序比较分析 | 第25-27页 |
一、比较分析 | 第25页 |
二、借鉴之处 | 第25-27页 |
第四章 我国监察委员会职务犯罪调查程序的改革与完善 | 第27-33页 |
第一节 保障职务犯罪案件的调查程序有效运行 | 第27-28页 |
一、加强监察委员会调查取证程序的强制性 | 第27-28页 |
二、针对特殊职务犯罪案件制定特殊调查程序 | 第28页 |
第二节 制定配套的监督机制与调查程序的运行形成制衡 | 第28-33页 |
一、审判机关的监督 | 第28-30页 |
二、检察机关的监督 | 第30页 |
三、权利监督 | 第30-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后记 | 第36页 |